淋巴瘤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未明确提到恶性淋巴瘤,但是根据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可归于“痰核”、“失荣”、“石疽”、“恶核”、“阴疽”等病证范畴之中。恶性淋巴瘤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而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产生气滞、血淤、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主张以扶正化痰、解毒散结为治疗原则,在治疗淋巴癌上有显著成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为以下证型及常用的处方:
淋巴瘤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推荐
寒痰凝滞证
症状体征:患者脖子、耳旁、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等处有肿核,坚硬如石,不痛不痒,皮色如常。还可见面色白没有光泽,怕冷,四肢冰凉,疲劳,乏力等。舌质淡,苔白或腻。
治法:散寒解毒,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白芥子、肉桂、麻黄、姜炭、鹿角胶、生甘草)。
中成药推荐:小金丹。
气郁痰阻证
症状体征:患者可见肿核或胁下痞块,不痛不痒,烦躁易怒,胸闷,腹胀,两胁胀满,食欲缺乏,大便不调。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
中成药推荐:柴胡疏肝丸。
阴虚痰结证
症状体征:患者可见肿核或胁下痞块,或有瘙痒,消瘦,进食后易饥饿,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或崩漏。舌质红少津,或红绛,苔少,或无苔。
治法:滋补肝肾,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大补阴丸合消瘰丸加减(熟地、知母、黄柏、龟板、浙贝母、玄参、缎牡蛎)。
中成药推荐:大补阴丸合消瘰丸。
痰瘀毒蕴证
症状体征:患者肿核或胁下痞块,时而疼痛,可见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壮热烦渴;或午后潮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或腹大如鼓,腹部肿块,皮肤瘀斑,尿赤便结;或有黑便。舌质暗或红绛,或有瘀斑;苔黄腻,或黑苔。
治法:逐瘀解毒,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升降散加减(白僵蚕、蝉蜕、大黄、姜黄、赤芍、丹皮、玄参、生牡蛎、浙贝母)。
中成药推荐:二陈丸合西黃丸。
正虚邪恋证
症状体征:患者多处肿核已消,或消及大半,质硬不甚,不痛不痒,面色没有光泽,极度消瘦,声音低微,乏力,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恶风,自汗或盗汗,虚烦不眠。舌质淡或暗,苔少或滑。
治法:扶正托毒,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熟地、当归、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白芍、川芎)。
中成药推荐:八珍丸或参芪扶正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