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杨某行,男,26岁,山西阳泉,
2017年4月13日初诊。
病史:该患3年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曾住院进行治疗,具体治疗不详。本次由于在外跑业务比较劳累,且吃、睡都不规律,病情再次发作,不得已再次住院,因出现严重的贫血,在医院输了几天血,因贫血、胃痛、整晚睡不着,没有任何好转,医院医生让另寻办法,经朋友介绍约诊(当时正在天津出诊)。患者让家属开车到天津下榻处就诊。
症见:两胁部、少腹部不适,脾肿大,整个腹部都填满了,腹部硬满,一呼吸剑突下、左侧肩前部就刺痛,只能一直弯着腰,因为一直起腰就会疼痛加重,不能躺下,平卧、侧卧都会加重,影响到睡眠。头昏目眩,双膝酸软,左侧耳鸣如蝉鸣,干咳月余,受凉、受风就会加重,易感冒,动则汗出,喜热多饮,精气神可,纳可,但食多则胀,胃部刺痛。舌体胖大舌尖红,根部白腻,舌下瘀阻。
处方:
人参18克、西洋参18克、铁皮石斛15克、血参30克、檀香6克、砂仁6克(后下)、当归12克、枳实15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青皮18克、麝谌30克、酒芍25克、知母20克、三棱15克、莪术10克、炒蒲黄15克(包)、炒五灵脂15克(包)、桃仁15克、香附30克、连翘15克、焦三仙12克、炒鸡内金15克、川芎18克、阿胶10克、元胡10克、醋鳖甲30克、浙贝30克、惠阳草30克、红花15克、生地10克、才胡6克、甘草6克、川牛膝18克。
10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配制了2月抗癌固本培元散,以治其本。
二诊,胃不痛了,脐周左腹绞痛,舌红,苔薄。
炒五灵脂25克(包)、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牡丹皮10克、酒芍30克、乌药10克、元胡10克、甘草15克、香附10克、红花15克、枳壳10克、铁皮石斛1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阿胶10克、生白芍30克、檀香6克、沉香6克、木香6克、浙贝30克、惠阳草30克、醋鳖甲30克、麝谌30克、知母15克、炒五仙各10克。
10剂。煎付同前。
粉剂继续。
三诊,盗汗比以前多,头稍晕,腹背胀,四肢乏力,气短,咳嗽无痰,舌暗红,苔少。
处方如下:
炒五仙各30克(包)、西洋参15克、铁皮石斛10克、煅牡蛎30克、醋鳖甲30克、浙贝30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元胡10克、陈皮10克、阿胶10克、炒麝术30克、茯苓24克、茯神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檀香3克、沉香3克、木香6克、丹参30克、砂仁3克、麝谌58克、知母15克、桂枝10克、酒芍3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3个、当归10克。
10剂。粉剂继续。
四诊:咳嗽、胸中烦热,睡不好,舌红苔厚。
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麝谌45克、知母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栀子10、淡豆豉10、甘草10克、血参30克、醋鳖甲30克、浙贝30克、生地30克、茯苓10克、茯神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2克、生牡蛎30克、生龙骨30克、苏子10克、百合3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炒白芥子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元胡10克、玉延30克、黄连3克、黄芩10克、干姜6克、人参10克。
7剂。
粉剂继续。
五诊,干呕、头晕乏力。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阿胶10克(烊化),麝谌加至120克。
5剂。
粉剂继续。
六诊,不寐,夜晚自感身体发热,稍有点汗(好转),动则乏力、喘,头昏,自觉五脏无力,心下痞稍痛能忍,小便黄,口渴喜饮凉水,口无味,干呕减少,偶轻咳,觉得咽部有痰咳不出。
才胡2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5克、惠阴草50克、生龙骨30克、浙贝30克、生牡蛎30克、寒水石30克、知母2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玄参15克、铁皮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鳖甲15克、龟板15克、阿胶10克、地骨皮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
7剂。粉剂继续。
七诊:干咳,口干,头昏,晚上低热,寐差,烦躁不安,晚上精神睡不着,白天烦躁,口渴欲饮凉水,下午干咳。
改方:黄连12克、黄芩6克、生白芍12克、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2枚。
5剂。粉剂停。
八诊,诸症同上,上方基础上加味。
黄连12克、黄芩6克、生白芍15克、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2枚,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龟板30克。
5剂。粉剂停。
九诊,烦热已减,现大便正常,小便黄,干咳,偶咳白色痰,双足踝稍肿,睡眠2个小时即醒,口渴多饮。盗汗、膨胀。
法半夏30克、白茯苓20克、陈皮20克、枳实15克、泽泻20克、麝术30克、桂枝6克、猪苓15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麝谌5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石斛10克、当归10克、阿胶10克、红花10克、血参15克、惠阳草15克、泽兰15克、知母10克。
7剂。粉剂停。
十诊,盗汗、自汗,左腹痛,咳嗽白痰,舌红,苔薄。
法半夏30克、茯苓20克、陈皮20克、泽泻20克、麝术30克、桂枝6克、猪苓15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麝谌3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石斛10克、当归10克、阿胶10克、红花10克、血参15克、惠阴草15克、泽兰15克、知母10克、大腹皮10克、炒酸枣仁15克、山萸肉60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五味子15克。
7剂。粉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