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明白什么是佛?原来的佛教普遍管它叫小乘教。小乘教主要是“岀世”。岀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怎么样叫做世间呢?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止。那么在佛家,就说是“轮回”。轮回, 它是说生命是“相似相克”。“相似”就是相通,差不多的意思,相似而相续,生命就是这个样。就是说并没有一个我,更没有一个昨天的我,且连续到今天,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
寺庙常见“涅槃”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涅”是三点水,“槃”字上头一个“般”字,一般的般,底下一个“木”。原先“涅槃”系指:回归于包含一切且常乐我净的清静梵我寂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就是小乘,小乘具备这三点,才是佛法,缺一样不是佛法。
小乘是罗汉道,大乘是菩萨道。大乘道是在小乘道的基础上来一个大翻案,就是它不“出世”,它有这么两句话,叫做:“不舍众生,不住涅槃”。它要回到世间来,它不舍开众生。小乘好像是躲避开生死的麻烦,大乘却已经超出生死了,可以到了不生不灭,但是,引用儒家一句话说:“独善其身”,菩萨跟罗汉不同,罗汉好像自己解决了问题,求得清静,菩萨是不舍众生,要要回到世间来,他已经具备了不生不死的那个可能了。
而中国儒家站在人的立场,它从来不离开人,连鬼神都不大谈,说来说去,不离开人。子路曾问孔子生死问题,他就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洋,不同于印度,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它认识了人的理性。它相信人,信赖人,不信赖旁的。孟子点出来“人性善”这个话,孔子还没有说出来,孟子点明了。人嘛当然也可能错误,可能也有走入一种下流,可是,你怎么样子能够矫正它,使它不趋于下流,不去为恶呢?靠什么?除了靠人,没有别的可靠。
人,一生下来就有与他有关系的人,至少他有父母,或者还有兄弟,长大了以后到社会上还要有朋友,有老师,这个就叫做人伦,叫做伦理,人始终要在与人相关系中生活,所以怎样把人与人的关系搞好,是个重要问题,中国古话叫“人伦”。
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把家庭关系推广用到家庭以外去,比如说管老师叫师父,管同学叫师兄弟,如此之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好像把是要那个离得远的也要拉近,把外边的人归到里头来。
中国人从孔子、从《论语》上,总是爱讲“孝悌”,就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而“孝悌慈”的慈就是父母那边慈爱子女,慈爱幼辈。归结到一句话,就是“互以对方为重”。中国社会礼俗,又讲究“礼让”。“让”就是看重别人,“礼”就是尊重别人。客人来了,在主人这一方就以客人为重,什么事都替客人设想;一个好的客人又得尊重主人,事事为主人设想。总之,大家在一块生活,互相尊重是很必要的。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