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这个典故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至,蔡经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
于是乎,后来人们采用故事中的“东海三为桑田”精简为“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大。
后来,民间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则更通俗地表达了人们对世事沧桑变化的一种感叹。得意之时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盛衰变易交替,居安莫忘思危,要未雨绸缪。失意之时也不要一镢不振,要知道福祸无常,总有还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黄河。以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曾经无数次地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为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便变为河的西面。后来,人们便将这种变化无常的现象,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事物有时会向反面转变,让人难以预料。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