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和国语之间的差距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09:56:17 云南 点击:9426 回复:35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普通话和国语,乍一听下,似乎是同一个意思,实际上他们的意思南辕北撤,国语实际上指的是老北京国语而非普通话,不过普通话也算国语,因为它就是把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修订后实行的,除了几个字的音跟老北京国语不一样外,其余的全都是从老北京国语发音照搬过来的.
  可以这么说老北京国语是普通话的前身,普通话是从老北京国语发音里经过修订后开始的,其实老北京国语是最接近普通话发音的,国语经历了很多阶段.
  现代汉语标准语继承于始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话”体系。
  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汉语标准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新老国音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汉语标准语推动计划被重新进行。1913年的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它的特点是“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具有入声。“统一会”还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
  此后,“国音”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推行。到了1924年—1926年,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修订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
  “国语”的定形
  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以新国音为准《国音常用字汇》,这代表着现代汉语标准语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的正式成形。1932年-1949年以来的国语广播,基本上都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基准的形式,各地的汉语标准语是一致的。
  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普通话系统、华语系统,均缘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清朝正式命名国语,但可惜的是因为后来政治原因,国语推广只得作罢,不过民国建立后,推行国语继续进行,第一批国音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同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但是由于不懂老国音,再加上一些人喜欢说国语时加入几句家乡话,也就是所谓的地方土语,结果弄得老国音没有两年就退出了,为此听说还爆发了京国之争(即北京音和国语音的大辩论)最后是由国语音而胜出,所以又推出了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也就是现在台湾学者说的的老派国语.
  因为受了闽南语穿插着国语的新派国语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觉得台湾的国语发音很差,有的甚至不标准,准确的来说新派国语是后期才衍生的,早期的台湾根本就没有这种奇葩和异形的国语.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10:13:00 云南
  后期又推行了以新国音为准的《国音常用字汇》,可以说从1932年-1949年各地的国语发音都是一致的,跟后来台湾的老派国语发音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当然像那种地方方言混合在国语里使用的发音不属于老派发音的范畴.
  其实老派国语是很好的,不过由于大家都喜欢在国语里加上地方土语的方式说,所以国语并不怎么流行,在当时上海这个集中所有影视、歌手的艺人大舞台,而且老派国语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也有说的好的人,只是相对而言少一些罢了,有一个国语是最好最标准的,他就是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的原唱,本名山口淑子的李香兰.
  http://www.tudou.com/listplay/osySGmrpm0o/Hgf7_ejk6l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z8VW7HUg8
  我们可以看看这两个视频,李香兰的国语很好很标准,而且在配合她的美声唱法,很快就红遍上海和大半个中国,国语说的标准不带一丝口音,自然而然当时无人怀疑她不是中国人.
  抛开她是日本人这个事实,平心而论,她的国语在当时是说的最好的,因为不少大上海的演员当时说话都带着一丝地方口音,这个问题侯宝林在相声里北京话就说过了:
  甲 过去也有过,说让人都学国语,叫什么?叫国语啊。
  乙 啊,国语。
  甲 国语。就没推开。有很多人,提倡学国语,那国语说得不是味儿啊。
  乙 国语。
  甲 过去那个电影里,不是净说国语吗?
  乙 哦。
  甲 一说话这味儿:“好喽好喽,我已经知道你的心里,可是我并没有答应你啊!”
  乙 这就叫国语啊。
  甲 哎。“是的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好喽好喽,我们俩一道走好喽!”就这味儿。他们也拿这个当作北京话。
  乙 据说他们这都是北京话。
  甲 是啊,在上海这么说行了,这就叫北京话,到北京来就不行了。
  乙 哦?
  甲 北京话它不是这味儿啊。
  乙 是啊。
  甲 北京人要都这味儿,那多别扭啊。北京话有特点,说得流利,说得快。
  乙 哦。
  甲 你走街上,你听那北京话:“三轮儿!”“哪儿去啊?”“东四。”“五毛。”“三毛。”“四毛吧,多了不要。”“站住,拉吧。”得。
  乙 这话说得干脆啊。
  甲 干脆吗?
  乙 嗯。
  甲 流利。
  乙 是嘛。
  甲 你说要都跟过去电影明星那味儿,那马路上,你瞧着别扭不别扭?
  乙 啊。
  甲 走街上都那路北京话:“这辆三轮车谁的呢?你好不好拉我去呢?”蹬三轮儿的这位也这味儿。
  乙 也这味儿。
  这类国语就是很不标准,因为他混合了北京土话和国语一起使用,就跟现在的台湾国语里混杂着闽南语使用,这怎么标准,侯宝林老师就说了这国语不标准,老北京国语最大的特质就是流利快速,而且简单明了,不会像国语里混杂着地方方言这样的腔调讲完了你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别扭.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10:57:00 云南
  所以我们也只能看看,可以得出结论,1921-1949年我们说的国语和后来台湾推行的老派国语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老北京国语,他不同普通话,实用方便,没有太多的方言音在里面.
  后期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老北京国语推行的不够全面,加之繁体字太过复杂,不方便使用,所以干脆就一起解决,繁字简化,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进行局部修改,对一些比较绕口的音进行修订.
  后来通过了,并做出说明: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继三十年代《国语字典》之後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历经八年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及“续编”“三编”,1963年合并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奠定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基础。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组织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展了第二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以《总表初稿》为基础,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此表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是普通话语音的现行国家标准,是普通话推广普及的基础依据。2011年10月28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建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
  可以说我们现在学的普通话是1982年审音普及后的普通话,实际上老北京国语经过普通话的修正早已是残破不堪,可以说一些字发音较之从前更绕口,甚至是更加的咬文嚼字,原本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是很重视押韵的,可以说符合平平仄仄这个规律的,而普通话修订却打破这个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再过普通话一级时读汉字会读的这么生硬绕口,原因就在于此,押韵不能改,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说这是普通话的弊病.
  总体来说,普通话和老北京国语的差距在:
  俄——普通话为é还有轻声e的音,后期基本是é了
  老北京国语为è音,
  法——老北京国语为fà音,fǎ这个音仅用于法力方法办法这些词
  普通话发音修订为fǎ
  角——老北京国语里有jiǎo/jué,两种音,最早jiǎo这个音是用于影视明星饰演的人物,而jué则是代表了梨园艺人,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普通话发音觉得没必要区分什么梨园艺人和影视明星都是属于戏剧,没必须分得太细,所以在大陆不管提到梨园艺人还是影视明星饰演的人物都是jué,jiǎo这个音只适用于物理几何图形还有钱币统称,如一角贰角等等.
  肋——老北京国语为lè,如鲍国安饰演的曹操再看到鸡肋时读的就是e音而非ei音
  ——普通话变更为lèi
  崖——老北京国语为ái,如刘三姐的唱段里有一句我落石崖顺水漂,崖就是ái的音.
  ——普通话变更为yá,他的音就跟天涯的涯是一个音了.
  癌——老北京国语里为Yán
  ——普通话觉得Yán这个音跟炎一样,很不好,因为毕竟不是一种病情,所以只有做出改动,把ái音拿来,现在台湾也开始注意到Yán这个音确实不妥,所以也修正了这个发音.
  酵——老北京国语里为xiào,普通话发音修订为jiào
  朴——老北京国语里为pǔ、pú、pō、pò,其中pú是作为姓氏发音的
  ——普通话觉得pú这个音不好,于是乎将他改作piáo的音,其余的跟以前一样,我有些生气,什么音不好借,干嘛偏偏要用嫖这个字的发音,太难听了.
  而其中一个最无奈的问题就是原本笔画少,简单易记的矽胶的矽字结果变成神马的硅胶,笔画增多了不说,而且发音类似火影忍者里面鬼鲛这个名字的发音,还不如矽,官方回答是这个字的发音跟锡纸的锡字接近,这应该不是理由,xī音的字足足138个,而且是xi音里字最多的,因此可以看出音同不是矽字被剔除的理由,现在这个字被剔除的原因还是不得而知.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11:51:00 云南
  这还不是最气的,最气的一点就是普通话自作主张,本来老北京国语mong\fong\pong\wong这几个音全都是以ong开头的ong音,而非eng音,结果普通话非要自作主张的改作eng音,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个字变得似是而非,或许有的网友觉得这还是没有任何差距,只是把ong音改作eng音而已,理论上来说它还是后鼻音,但实际上它的音调却很混乱,甚至可以说很绕口别扭,很生硬,这是肯定的,把一个原本ong音的字换成eng音说起来想不绕口和生硬那是不可能滴.
  举例而言,我们念到蒙古和内蒙时大部分都会选择ong音,而非eng音,如冯巩,他在公交协奏曲里就把内蒙念做nèimǒng,而一些大陆主持人再说到蒙古时总是会念mónggǔ而非ménggǔ,而朱军在采访到冯巩时,说道让我们欢迎著名的笑星冯(fóng)巩而非冯(féng)巩,我记得很清楚,朱军念到冯这个字时ong音特别重,可见老北京国语没有远离我们,还有我们在说到风雨无阻这个词里大部分都会选择ong音,还有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风雨的风就是唱作fōng的音,而不是Eng的音,还有讽刺这个词,大部分配音演员还有明星在念到这个词潜意识里还是会自动的把它划到fǒng音,而不是fěng音,还有说道凤(fòng)凰还有俸(fòng)禄还有奉(fòng)旨这些词时大部分都是选择ong音,而不是eng音,还有大家说到老翁都是念ong音而非eng音,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很熟悉吧,大部分主持人、明星、配音演员再念到时都会用ong音来读瓮这个字,而不是eng音,可见普通话修订也有不好的地方,本来这些就应该用ong音,因为它们本身就是ong音的字,跟穷字工字还有东字一样都是属于ong音,是不能变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工字变成gēng字那还能听的,肯定是不能听,因为ong字的发音和eng字的发音不是一样的,ong字的发音在发音时,起点元音是后高圆唇元音u[u],但比u的舌位略低一点,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唇形始终拢圆。
  如:共同gòngtóng 轰动hōngdòng 空洞kōngdòng 隆重lóngzhòng 通融tōngróng
  所以是不能改的,而eng的发音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它的发音刚好与ong音相反:因为eng[??] 发音时,起点元音是央元音e[?]。从e[?]开始,舌面后部抬起,贴向软腭。当两者将要接触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紧接着舌面后部抵住软腭,使在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里透出。
  发音例词: 更正gēngzhèng 萌生méngshēng 声称shēngchēng
  这就跟人造奶油不管怎么样都比不上纯正的鲜奶提炼出来的鲜奶油,因为人造奶油只有其外形,鲜奶油的那份口感和与生俱来的那股鲜奶味是人造奶油无法复制的,相对的对汉字来说,音调是不能变的,你就算再怎么变,ong音的字始终都无法变成eng音的字,因为它的字形和字音本身就在那儿,就算你改了他的音,还是遮不住他的本音,当然对一些字的发音进行修正是对的,但是对这种本来是ong音系统的字你偏偏把它弄成eng音的字这就超出了修正的范畴,修正修正,顾名思义是让你修订更正的意思,不是让你这么无法无天的改,如癌字还有法和俄字,如果用老北京国语发音难免有些绕口,特别是后两个字,所以修订是必须的,可是ong音的字mong\fong\pong\wong是最合适也是最精准的,结果被这么改法改的破坏了文字本身ong音的发音方式,甚至有的人还说这是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16:01:00 云南
  ------------------------------------------------------------------------------
  接上面
  这北京话里本来就是这么读,简直是胡说八道,在老北京国语和北京土话他的音都是ong音,这个eng音是普通话修订小祖改的,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只能说这是普通话修订时的失策,只注意到了普通话规范化,忘记了部分发音是不能变的,因为如Fong、Wong、pong、mong的发音是不能变的,你如果变了的话,那对文字本身是个很大的伤害,对教授绝对是有害无益,而且总体来说这几个字大陆港台在影视作品时一律都会用ong音,可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ong音远比eng音更顺口更合适,事实的确如此,这更加证实了老北京国语不改这几个发音是有先见之明,的确ong音的字变eng音的字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有些字只能用ong音,这也是因为ong音的字不像eng音的字石央元音,鼻音重,它是高圆唇元音,不用鼻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弊端很深,因为本来ong音的字成为eng音,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有影响,因为不好教,这个音在学这些字时有些等同于前鼻音的en,这也就有很大的误区,无法区分,所以我觉得还是老北京国语好,毕竟ong音的归ong音,用不着突发奇想把它弄成en音,这样反而不好发音.
  这些暂且不说,我们接着往下谈:
  击老北京国语里是念二声jí,普通话是一声jī
  发老北京国语念三声fǎ,普通话里读fà
  档老北京国语念dǎng,普通话读dàng,早期还是读dǎng,后期又变了.
  晕老北京国语念yūn,普通话早期读yūn,后期读yùn
  胜这个字是多音字ǚ早期老北京国语里发音有shēng和shèng两种发音,普通话只有一种shèng,改写了胜多音字的事实.
  鞠字在老北京国语里念jú,普通话里读jū
  跌字老北京国语里念dié,普通话读diē,早期也用过dié只是时间短罢了
  期普通话是qī,老北京国语是qí
  藩老北京国语里有fān和fán两种读音,普通话读音和老北京国语一样,只是fán音的用法不如老北京国语里用法频繁.藩fán 1.草名。 2.用同蕃。生育,繁殖。参见藩衍。
  绩在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读jī,普通话念jì
  寂在老北京国语里读jí,普通话念jì
  帆在老北京国语里读fán,普通话念fān
  迹在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读jī,普通话念jì
  讽在老北京国语里读fǒng,普通话念fěng。注:台湾新派国语发音为fòng
  炸在老北京国语里有两个音,如果是指做菜时用香油炸制做出的食物那就应该念zhá,如果是指一些危险火药类制作物品,则应该用zhà,普通话的发音跟老北京国语发音一样,两个音都保留。注:台湾新派国语则是念zhà
  播在老北京国语里读作bō,普通话也是一样,注:台湾新派国语念做bò
  比老北京国语念bǐ,普通话也是一样,注:bì为台湾新派国语发音
  雌在老北京国语里念ci,普通话一样,注:cī为台湾新派国语发音
  伐在老北京国语里念fá,普通话一样,注:fā为台湾新派国语发音
  澎在老北京国语里念póng,普通话念péng,注:pōng为台湾新派国语发音
  剩下的字我也不一一在举例了,可以看得出经过普通话的修订,老北京国语里原音字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有些改的还算合乎逻辑,有些音改的简直就叫做轻重音不分,前面我说的mong\fong\pong\wong这几个原本念ong的音硬生生违背常规把它改成了eng音,但是eng音里根本就没有一个发音适合它们,所以弄得他们的声调到今天都还是处于很尴尬的局面.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5 17:38:00 云南
  可以说老北京国语跟普通话是同根同源,只是普通话作了多次修正,到我们使用时早已没有当初的模样,不过还是能看到.
  只要有眼力的就可以看到台湾早期的发音跟大陆相差的不是很多,但是后期台湾的发音开始跟我们南辕北辙,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变化甚大.
  我们可以仔细听听看老北京国语即老派国语忠实支持人李季准的发音,还有后来歌后邓丽君的发音都很标准,儿化音还有前鼻音后鼻音很好,不要再说什么老派国语没有前后鼻音,那是台化新派国语,不是老北京国语,不要把那种已经异化了的国语和正统的老北京国语相提并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wMDUxMzg0.html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主持人的声音还有李季准的发音,主持人的声音就跟现在的台湾主播一样,发音不准,话里带有一丝很浓厚的闽南音,而李季准不一样,声音标准,绝不会一开口就跑出一句闽南语音出来.
  还有邓丽君的歌曲,儿化音还有前后鼻音非常明显,跟现在的那种新派台化国语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模式.
  还有李立群、沈海蓉、李天柱、谷音、勾峰、范鸿轩还有前几年演娘家的故事里的林在培,他们的国语就很标准,不会像现在的台湾明星,动不动就跑出一句闽南语在国语里,没有,他们的声音是很标准的,沈海蓉演的戏多半都不用配音,因为她的国语好,所以不需要配音,只要仔细一听你就会发现她的声音里有一股很重的京腔,李立群老师也是一样,儿化音重,前鼻音后鼻音说的很好,绝对不会有前后鼻音不分的状况出现.
  这就表示在台湾早期大家学的都是老北京国语,而非后来的台化新派国语,这跟蒋XX父子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当初为了防止大陆那种说国语动不动就把本地方言穿插进国语里这样的陋习和惯例给狠狠的割断,下了狠招,只要敢说方言,或者国语里带一句方言就得受到体罚还得有更严厉的惩罚,反正就是一句话,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套用冯巩在瞧这两爹小品里的台词就是:你小子学是不学,说.
  所以在这种老派国语大势所趋的情形下,不少人只得学习起了老北京国语,把闽南语还有别的地方方言搁在一旁,不得不说这种乱世用重本的方式很管用,很快的,一个接一个的人他们的口音总算消掉了,国语很标准,当然了,只准说国语不准说方言,只要能坚持一年半或者三年五载,想要彻底消除口音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滴,除了在学校广播台也要求必须说纯正的中文,那种方言里插国语,国语插方言的陋习没有立锥之地,当初台湾播正音节目的热那就是老舍的朋友,齐铁根,当时他的国语很标准,可能是因为习惯问题,再用到和的时候不光光hè音,也会用到剩余的huó huò hú hàn hàng hài这些北京土话发音,这大概跟他是老北京人分不开的,现在的北京人包含了五湖四海,所以这类北京人被成为新北京人,现在生活在北京的大部分都是这种新北京人,而不是老北京人.
  只要是老北京人就一定会用这些发音,当然前提是因为这些发音并不是很绕口,而且不会破坏文字本身.
  所以一大段时间,台湾同胞的发音是很接近我们普通话的发音,但是可惜的是这个时间太短,在后期因为李XX陈XX上台后,推行去中国化,大肆挞伐国语,觉得它的发音太死,应该顺其自然,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国语不适用于生活,我们应该改正,总而言之拼命地否决了和丑化了蒋XX父子推行的国语,结果提出了用闽南语为主的台语(即台湾国语,在台湾这个词指的是接近福建话的闽南语,而非国语,更加不是什么台化国语.),而且国语里必须穿插着闽南语使用,这是不是很讽刺,当初推行国语拼命地想要把这种国语里混杂着地方方言的陋习改掉,结果到头来绕了一大圈又绕回去了,等于蒋XX父子在台湾推行了将近30年的国语宣告失败,准确的来说是败给了现在这种国语里掺杂着闽南语使用的台化国语.
  我们可以来看看过去国语和其余语言在台湾使用的状况:
  国语99%,闽南语22%,客家话11%、原住民用语9%,其余语言1%都不到
  可以看到蒋XX父子的推行国语制定的那些雷厉风行的处罚政策还是有效滴,最起码国语发音明显就比后来的情况好很多,可惜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很久.
  李XX陈XX上台后推行的抵制国语,喜欢使用别的语言的人可以继续使用别的语言,不用特别去学国语,结果造成的事实是:
  国语12%,闽南语77%,客家话55%,原住民用语47%,闽南音混合国语使用的新派国语则是98%.
  看到没有国语在台湾推举底线,而闽南语等本地土话则占了国语一半的数量,就连新派国语的使用人数都比国语多,大部分台前艺人是用的都是台湾新派国语,不然就是闽南语,国语的受欢迎程度已渐渐不如新派国语和台湾本地土话.
  而首当其冲的受害人就是台湾老派国语主持人李涛的妻子李艳秋,她早期主持《每日一字》(国语文教学节目)、《每日一辞》(国语文教学节目)、《生活论语》(国语文教学节目)等节目,说的一口标准国语。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自从这种新派国语推出后,她的口音急速下降一日千里,原本国语音标准的她也从标准划到不标准的地方,现在她的口音几乎都是那种一讲起话来就很嗲很别扭的闽南音.
  说真的真的得好好‘谢谢’李XX和陈XX,他们的政策真的是害人不浅,所以现在的台湾同胞几乎发音已经和过去老北京国语的发音相差甚远.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7 10:14:00 云南
  与其说台湾同胞受闽南音的影响,更多时候受的是粤语民谚还有粤语统称的影响,可以说造成现在台湾同胞发音不准,粤语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大部分台湾配音演员早期都配过香港的影视剧,尤其是TVB生产的电影居多,自然一些粤语方言词汇和民谚通过电视的传播也传到台湾.
  如开除——炒鱿鱼(早期还有部分台湾配音演员是叫做开除,后来随着粤语炒鱿鱼的词汇由电视传播进台湾,大家渐渐也适应了这个词,现在大部分台湾同胞都是用粤语词汇炒鱿鱼代替开除.)
  垃圾——lāsā(早期读这个音,后期变更为lèsè)
  公安——差、条子(现在两岸三地全部变更为警察,或许香港是觉得叫前面两个词太俗气了,不适合.)
  女朋友——马子(粤语词汇一般都把女朋友和恋人叫做马子)
  交流——搭讪
  女士——小妞
  认识——泡妞
  漂亮——正点
  出租车——的士(kāixī)
  女警——霸王花(源于胡慧中主演的系列电影霸王花,现在两岸三地都把女警称为霸王花.)
  对不起——对不住、对唔住
  老爸老妈——老豆老母(不知道爸和豆有什么关联)
  卡拉OK——亚拉OK、阿拉OK(说真的还不如卡拉OK好听)
  不良少年少女——小太保小太妹
  坏女人——死三八
  还有六国大封相、花开富贵、香蕉你个芭乐这些粤语民谚在早期香港电影里经常用到,可以说这些都无意识的影响着台湾新派国语发音,所以它既融入了闽南语本土的词汇和民谚也融入了粤语的部分词汇和民谚,现在的台湾新派国语发音,总的来说就是混合了粤语和台语、最后包括国语的发音,很杂乱对不对,但是在当时便是如此,可以说现在在台湾讲国语的人已经渐渐少了,更多人使用新派国语,闽南语、客家话、原住民用语情有独钟,虽然大部分人坚持使用老派国语,但是收效甚微,或许是学国语前的那些不准使用地方土语的政策让他们不适应,所以几乎这个规定有99%人接受,只有8%的人觉得国语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这一群人就是老派国语的忠实支持者,跟李季准一样,他们都是厌烦现在的这种台化新派国语,而更喜欢老派国语,因为这是一个根,他们也不讨厌方言,只是厌烦那种动不动就把方言和国语混合在一起使用,美其名曰是图方便,实际上却是造成部分同胞口音不准的罪魁祸首,现在的台湾基本上都是男的娘女的嗲,没法子说这种异形的国语想不这样都难,如果不喜欢说国语,可以说方言,用不着方言和国语混合在一起使用.
  当然除此之外,现在的台湾更多地受到了新日韩剧的影响,就连生活中也不乏带着日韩的色彩.
  上厕所叫做去化妆室(这个是韩国人的用词,后来因为韩剧在宝岛台湾蔓延而渐渐被台湾同胞拿来使用)
  猕猴桃叫奇异果(这个词最近几年在大陆渐渐兴起)
  橙汁叫柳橙汁和柳丁汁
  方便面叫泡面(不用问九成九是来源于新日韩剧)
  酸奶叫优格路奇/优酪乳
  乌贼叫花枝(具体参见火影忍者疾风传鸣人和章鱼大叔杀人蜂初次见面的情形.)
  自行车叫脚踏车(新日韩影视影响力在台湾之大可以想见了)
  出租车叫计程车(新日韩影视影响力在台湾之大可以想见了)
  保暖衣叫卫生衣
  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基本上受新日韩影视的影响比较大,可能是因为新日韩影视比较贴近我们生活,所以很多他的用词也就被拿来用了,不过有的实在不适应,为什么韩国人要把上厕所去化妆室,上厕所跟化妆有何关联,就算厕所在怎么好看,厕所还是厕所,它跟化妆室始终无法沾边,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贴近日韩剧的生活风格,所以配音时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比大陆更接日韩的地气。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5-17 10:38:00 云南
  @梦中旅客 6楼 2014-05-17 10:14:00
  与其说台湾同胞受闽南音的影响,更多时候受的是粤语民谚还有粤语统称的影响,可以说造成现在台湾同胞发音不准,粤语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大部分台湾配音演员早期都配过香港的影视剧,尤其是TVB生产的电影居多,自然一些粤语方言词汇和民谚通过电视的传播也传到台湾.
  如开除——炒鱿鱼(早期还有部分台湾配音演员是叫做开除,后来随着粤语炒鱿鱼的词汇由电视传播进台湾,大家渐渐也适应了这个词,现在大部分台湾同胞都是用......
  -----------------------------
  掉了几个字忠告在台湾是念做zhōnggù,准确地说念做zhōnggù才是对的,因为在古文里这两个字就是念做zhōnggù,而非zhōnggào
作者:kissgell1991 时间:2014-06-18 17:42:00 广东
  关于楼主说的“不知道爸和豆有什么关联”。其实标准是窦而不是豆,只不过因为相对于窦字来说豆字比较常见而且是同音,所以经常写作为老豆而不是老窦。至于解释嘛,百度百科里有。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6-30 11:25:00 云南
  @kissgell1991 8楼 2014-06-18 17:42:00
  关于楼主说的“不知道爸和豆有什么关联”。其实标准是窦而不是豆,只不过因为相对于窦字来说豆字比较常见而且是同音,所以经常写作为老豆而不是老窦。至于解释嘛,百度百科里有。
  -----------------------------
  是这样,其实这些也算是香港文化一种,现在很多人看港剧觉得不好看了,就是因为现在的港剧里少了这些日常用语,所以不习惯,像过去的港剧,这类的粤语民谚和俗话用的是最多的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4-07-03 13:58:00 云南
  @kissgell1991 8楼 2014-06-18 17:42:00
  关于楼主说的“不知道爸和豆有什么关联”。其实标准是窦而不是豆,只不过因为相对于窦字来说豆字比较常见而且是同音,所以经常写作为老豆而不是老窦。至于解释嘛,百度百科里有。
  -----------------------------
  @梦中旅客 9楼 2014-06-30 11:25:00
  是这样,其实这些也算是香港文化一种,现在很多人看港剧觉得不好看了,就是因为现在的港剧里少了这些日常用语,所以不习惯,像过去的港剧,这类的粤语民谚和俗话用的是最多的
  --------------------------
  早起不少粤语方言民谚通过香港电影的方式传到了大陆还有台湾,尤其是台湾很受影响,所以现在大部分影视剧里都保留着香港电影早期使用的某些词汇
作者:karsonwho 时间:2014-08-07 21:22:00 上海
  受教
作者:faWYFIi8jy 时间:2015-08-03 10:26:00 江西
  来来来,骚年,老衲看你天庭饱满,骨骼轻奇,给个传送门http://dwz.cn/1dcibU
作者:九星上将2012 时间:2015-10-04 03:35:00 湖南
  @梦中旅客
  楼主貌似就是百度贴吧中的国语配音吧的活跃分子——“希望之光28”吧?
作者:九星上将2012 时间:2015-10-04 03:46:00 湖南
  @梦中旅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语言工作者对老派“国语”的改造基本上还是成功的。普通话较之老派“国语”,无非是在读音的从俗、从众这一点上做得稍稍过分了一些,但老派“国语”高度注重文读音、相对忽视轻声、儿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楼主梦中旅客 时间:2016-01-03 12:47:00 云南
  @九星上将2012 2015-10-04 03:46:00
  @梦中旅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语言工作者对老派“国语”的改造基本上还是成功的。普通话较之老派“国语”,无非是在读音的从俗、从众这一点上做得稍稍过分了一些,但老派“国语”高度注重文读音、相对忽视轻声、儿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
  但台湾的老派国语最好的一点是尊重文白异读,最起码很多人都知道有读书音和语音,现在在大陆,由于文白异读被有意识的压制和隐藏,很多人只了解破音字(即多音字),而不知道文白异读,很多人听到文白异读联想到的就是是不是多音字
作者:九星上将2019 时间:2020-01-30 08:50:33 湖南
  @梦中旅客 2014-05-15 11:51:00
  这还不是最气的,最气的一点就是普通话自作主张,本来老北京国语mong\fong\pong\wong这几个音全都是以ong开头的ong音,而非eng音,结果普通话非要自作主张的改作eng音,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个字变得似是而非,或许有的网友觉得这还是没有任何差距,只是把ong音改作eng音而已,理论上来说它还是后鼻音,但实际上它的音调却很混乱,甚至可以说很绕口别扭,很生硬,这是肯定的,把一个原本ong音的字换成eng音说起来......
  -----------------------------
  mong、fong、pong、wong属于老派“国语”的文读音而非白读音。白读音同样也是meng、feng、peng、weng。
作者:九星上将2019 时间:2020-01-30 08:53:09 湖南
  @梦中旅客 2014-05-15 11:51:00
  这还不是最气的,最气的一点就是普通话自作主张,本来老北京国语mong\fong\pong\wong这几个音全都是以ong开头的ong音,而非eng音,结果普通话非要自作主张的改作eng音,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个字变得似是而非,或许有的网友觉得这还是没有任何差距,只是把ong音改作eng音而已,理论上来说它还是后鼻音,但实际上它的音调却很混乱,甚至可以说很绕口别扭,很生硬,这是肯定的,把一个原本ong音的字换成eng音说起来......
  -----------------------------
  @九星上将2019 2020-01-30 08:50:33
  mong、fong、pong、wong属于老派“国语”的文读音而非白读音。白读音同样也是meng、feng、peng、weng。
  -----------------------------
  公告

  @九星上将2012 = @九星上将123 = @我就是九星上将 = @九星上将就是我 = @蒙冤的九星上将 = @九星上将2016 = @我就是九星上将16 = @九星上将2017 = @我是九星上将2017 = @九星上将2019 。
作者:九星上将2019 时间:2020-02-03 07:46:12 湖南
  @九星上将2012 2015-10-04 03:46:00
  @梦中旅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语言工作者对老派“国语”的改造基本上还是成功的。普通话较之老派“国语”,无非是在读音的从俗、从众这一点上做得稍稍过分了一些,但老派“国语”高度注重文读音、相对忽视轻声、儿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
  @梦中旅客 2016-01-03 12:47:00
  但台湾的老派国语最好的一点是尊重文白异读,最起码很多人都知道有读书音和语音,现在在大陆,由于文白异读被有意识的压制和隐藏,很多人只了解破音字(即多音字),而不知道文白异读,很多人听到文白异读联想到的就是是不是多音字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5970787/
  京旗后裔出身的昆曲名家——张卫东用带北京文读音的北京“官话”进行吟诵讲座的视频
作者:wuyuhub46 时间:2020-06-04 17:13:04 北京
  最近要经常给游客们讲解景点历史和知识点,每天重复很累,然后我就在朋友的推荐下,使用一个叫 「魔音工坊」 https://voice-maker.mobvoi.com 的网站,开始觉得要收?很多费用吧,结果竟然是免费的,我于是就开始使用各种功能,发现好厉害啊,真好用,现在我拿着喇叭开始播放我的讲解音频就行了,好舒服,动动脑筋就能省了很多事
作者:酥酥T 时间:2021-01-29 17:16:51 广东
  招配音员,很简单的,有文案,几分钟时间搞定,单结20-25(详情+v:shl1152)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