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说,中国的思想家与西方的哲学家的不同之处
一),在中国哲学家都未有以知识之自身,为是自有其好,故不为知识而求知识。
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远讨论之,所谓,“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向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太上有立德,其实有理功,其次有立言”,故著书立说,中国哲学家视之乃最倒霉之事,不得已而后为之。
二) 中国哲学迄今未显著的将个人和宇宙分而为二也。西洋近代史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即是我之自觉,
我之世界即中分为二,我与非我。
在中国人之思想中,迄未显著的有我之自觉,故亦未显著地将我与非我分开。
中国哲学家有一特别注重人事制度,对于宇宙人只研究以肾简略。中国哲学家注重内圣之道,故所讲修养之方法,即所谓“为学之方”极为详尽,此虽未可以哲学名之,然在此方面,中国实甚有贡献也。
(三),中国哲学家之书,缺少精心结撰、首尾贯穿者,故论者谓中国哲学无系统。
老不死先生说 西方的哲学体现在西方哲学家的书籍中,而中国是文史不分,中国的思想是全方面的体现在中国的文化上,乃至片言只语中。
(四),西洋人所写哲学史,多为叙述式的。中国人所写此类之书,几乎皆为选录式的。用此方法选入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原来著作,于选录之际,选录者之主观的见解,自然亦须搀人。惟用此方式,哲学史家或文学史家之所见,不易有有系统的表现,读者不易知之。
(五)科学之理论,可以成为天下所承认之公言,而一家之哲学之只能成为一家之言也。
老不死先生说,中国尽管有诸子百家。但作为一种思想。并不是就在一个人身上, 中国没有西方的那种哲学家的概念。作为一种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是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整体中,它是与时俱进的。
(六) ,西洋人所写哲学史,多为叙述式的。中国人所写此类之书,几乎皆为选录式的。用此方法选入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原来著作,于选录之际,选录者之主观的见解,自然亦须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