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哲鞋,为了摆脱百度,我从哲学词典上拍了张照片

从照片上看,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综合来看哲学是智慧之学,它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它和宇宙的性质和演化规律有关,和人与宇宙的关系有关。我本人比较喜欢罗素所说的“哲学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给出过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但长时间地思考世界的存在问题简直会令人发疯,而完全不理会这一问题被叔本华认为是智力缺陷的表征,他说一个人智商越低,存在本身越不会令他感到困惑和神秘。人类高于动物就在于,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死亡的前景使他能想到不存在。
《纽约》杂志评论说:“世界上最神秘的两种现象便是人类的意识和宇宙的起源。我们的好奇心与宇宙的神秘之间的平衡是一件好事。”而各色人等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完全就是“一部存在主义的侦探小说”。
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里面说过:“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者、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前两天刚好听青蛙谈到过自我中心困境的问题,而世界存在跟我为什么存在是同步的是最大的存在之谜之一。美国学者吉姆·霍尔特说:“如果你刚好像早期维特根斯坦一样,是一个唯我论者——我即我的世界,那这个谜就合二为一了。”
自我中心困境在佛教那里主要是执着的问题,是第七识永恒执着第八识的相分问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选泽,始终来自于自我的需求和判断。一个我执重的人,他总会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并且会制造和寻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唯有弱化我执或者认识到缘起无我的人,才能客观如实的看世界。”——济群法师
诸如终极追问一类的话题,我不太喜欢自己创作,而是喜欢摘抄,算是法效“述而不作”吧。因为自己思考的痛苦并不特殊,有很多人甚至许多杰出的人都一样忍受着同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