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春节爆发疫情到现在快满三年了,从最初的慌乱、恐惧、措手不及到现在不少地区经过实战吸取经验教训,防疫措施逐步改善和相对合理化。三年的防疫措施和经济衰退让很多人对防疫失去了耐心,认为防疫阻止了经济发展、限制了自由,我想说的是病毒就像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会损坏房屋、致人死亡、损害经济,但覆盖面只是地区性的,而病毒的传染率和死亡率是世界性的,所以疫情怎么可能不影响经济?健康和生命保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且病毒一直在变异,谁知道是向好的还是坏的方向变异,除非有专家证明人类已经对此病毒免疫,或不存在任何后遗症影响,在没有确定之前躺平,怕的是突然某一天病毒变异爆发如武汉和美国那样的死亡率,等全面爆发后再临时抱佛脚是否还来得及?研究疫苗和普及注射疫苗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甚至疫苗根本赶不上病毒的变异,国家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燃,现在死亡率这么低难道没有疫苗的功劳?正是因为有了疫苗,国家才会根据病毒的轻重程度逐步放开,老百姓只要管好自己和自已一家人,而国家要管的是十几亿人,所以,换位思考一下。
常态化的防疫措施无非是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做核酸、减少人员高密度聚集,比起疫情爆发后的混乱和死亡,这些真的算不上什么,但是层层加码的过度防疫肯定是人人喊打和反对的(如基层执行者处事的应变和调度能力不足,影响病人治疗导致死亡等等严重案例)。
用本人经历大致描述疫情期间所受的影响,用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2020年春节武汉疫情全面爆发并封城,因此取消回老家的行程,同时全国静默居家隔离半个月。期间小区每周发三张出行卡,每家每周可外出三次补购生活物资,超市和菜场没有出现物资被抢光的情况,当然特殊时期菜品要比往常少。除此之外是2022年5月左右,本地区首次出现阳性,整个市区连夜做核酸,本小区轮到我们这栋时是零晨两点左右,全市做完核酸到第二天上午10点出结果,没问题的地方全面恢复原生活状态。2022年10月,因国庆期间人员流动大疫情又变得严重,本地实施了连续每日做核酸直到现在。本月,马路对面的小区和菜市场被封了三五天,但周边的超市和菜场都有物资供应,没有抢购和基本生活物资出现危机的状况。10月去了趟苏州,感觉高铁站进出通道九曲十八弯绕得有点远,还有落地出站前需做核酸,排队时间也在5-10分钟左右,其它倒没啥影响。目前小区楼下、公司楼下、社区都可做核酸,平均每次只需3-5分钟即可,这就是目前经历的所有影响。每个地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不同,执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疫情严重情况不同防疫政策也会不同,当遇到不公,可以拨打12345投诉,相信问题一定能解决,找对人做对事,否则就像没头的苍蝇,问题得不到解决只剩一肚子怨愤。
我国现在老龄化严重,人口密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数量世界排名第一,老龄化人口数量60岁以上两亿陆千多人,占总人口的18.7%,目前老年人还没有普及打疫苗并且很多老年人存在基础病,万一被感染病毒趁虚而入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没发生疫情之前,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医院都是人满为患,何况疫情爆发后病人的增多,哪怕只是喉咙痛、发烧等轻微症状也得去医院治疗,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和挤兑。试想,如果全国爆发武汉和上海等地那样严重的疫情,各省各市都自顾不暇了,谁还能支援谁?在被疫情肆虐的2022年,中国是世界唯一GDP正增长的国家。
所以,在没有确定病毒危害可以解除之前防疫是正常的,但应杜绝过度防疫。今年四月在红袖聊过疫情,曾说过国家绝不会一直搞封控防疫,应该会随着病毒和疫苗的变化与时俱进,这个不难判断,因为国家不会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资金、人力以及损害民心,中国这几十年尤其重视经济和国力发展,怎么可能捆住自己手脚固步自封?如果认为国家智囊团连这点意识都没有,那也太小看自己的国家了。有些人认为国家最初采取封控防疫就应该彻头彻尾执行,那只能说你的观念不懂变通和太过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