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开版满月,无以为贺,开个帖子助个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耳熟能详。山与水,我更钟爱前者。
山是水之源,有山必有水。大江大河,无不发源于大山。水之远,来自于山之高。长江发源于格拉丹冬,黄河起始于巴颜喀拉;更不用说冈仁波齐,是四大圣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的源头,而其下游,则是大名鼎鼎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壮哉!
山之所以迷人,在于一个“豪”字。登山过程中,人的视野随高度上升而极度扩张。及至山巅,360度的视角,目视范围达到极致,“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此豪情,何人不热血沸腾。我所到过的山有限,对此也稍有体会。某次上峨眉山,立于金顶之上,向西眺望,只见天尽头,几点银光闪烁,刺破茫茫云海而挺立——那是一百公里外的贡嘎山,它和云海仿佛构成了尘世以上的另一个世界,这种感觉,人生能有几回。
酒之所以动人,也在于一个“豪”字。酒能让人解除精神的束缚,激发无穷潜力。武松不信三碗不过岗,成就了打虎英雄;勇士出征,先饮一碗壮行酒。酒让人无畏,让豪气顿生。
山水与酒,有不解之缘。好山,好水,出好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酒,也是山水的产物,也有山水的性格。茅台之所以甘醇,在于其原料来自乌蒙山中赤水河水,以及山水养育的高粱。饮当地的酒,也是在读当地的山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山水之间,也痴迷于美酒当中。将山水与酒完美结合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酒仙”的名号自不在话下,其实,他还是个酷爱山水的“游仙”。
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此后一生几乎都是行走在路上,足迹遍及现有省级行政区的大半。在所有景物中,李白最钟爱的就是山,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一句,就是心迹的最好写照。李白在诗文中描绘过泰、华、嵩、衡、恒五大名岳,以及太白山、峨眉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敬亭山、天台山、四明山、天姥山、庐山、太行山、终南山、燕山,可以说是写山最多的诗人。我最爱《登太白峰》中这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月夜下的极峻之顶,却仿佛并无山的踪迹,只因山已在脚下,再无更高的去处了。
我也爱游山。每到一处,常寻觅当地之酒,购而饮之,不胜快哉!若酒竟以山而命名,则更为惊喜,盖因有三重之乐——望山而饮,为一乐;所饮之酒酿自于面前之山水,为二乐;游毕返家,多年之后,翻检酒标,又见山名,往事亦历历在目,仿佛重与山亲密接触,此为三乐。一酒而有三乐,何其乐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谨以此贴作为“山地旅游”满月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