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协作化解保护主义压力

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因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全范围”发难面临极大挑战,对新兴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产生威胁,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与会各界期待通过切实协作化解保护主义压力。
当日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8年度报告》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10年的今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负面影响仍十分显著。其中,2009年至2017年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数量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推手。
报告称,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统计资料,2009年至2017年,G20中八个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3946项,平均每个经济体为493.3项。其中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高达1378项,居全球首位,平均每年出台153.1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17年,全球新增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新增143项,较2016年增加32项。
报告还称,随着特朗普推行税改以来的财政赤字增加进而贸易逆差扩大,美国将会在贸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强硬且力度更大的保护主义措施,全球面临的逆全球化挑战将会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行动也会有所增加。
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是贸易救济措施的首要目标国。2017年,中国继续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较2016年减少44起;涉案金额为110亿美元,较2016年减少33.4亿美元。此外,中国遭遇美国发起337调查24起,涉案金额超过25亿美元。
针对日益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梁国勇表示,这对两国经济、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双方的出口、就业、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将遭受打击,一些第三国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刚刚有所起色的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势必陷于停滞。“只要坚持磋商,达成妥协,双方都是赢家。更重要的是,不能只看贸易领域,也不能只看经济问题和静态效应。”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世界贸易组织(WTO)近年来影响力有所下降,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动是对全球贸易规则发展的进一步打击。“我们理解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要从双边角度理解,也要考虑对单边、多边的冲击。现在非常需要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给出明确的风向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保护主义上升的威胁,各方应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契机,协调各方利益,解决贸易纠纷,防止贸易保护。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