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并非偶遇的相识,却是一次凑巧的如期而至。
“初识”梅花农场,是在电脑上不知道如何打开的一页百度百科。一份刚刚更新的百科,因为一个数字,而我便一时兴起请了假,定下了旅程。
这是五月中旬连绵不绝的雨天,广东的新闻中,深圳、惠州,各因一场粗暴的大雨铸造了每个惊奇的画面。而我凑巧的是,当雨水覆盖在惠州的十字路口,我却因为梅花农场“错过”了一场大戏。
惠州南开往潮阳站的高铁列车上,我对梅花农场的信息仍然了解得寥寥无几,尽管打开的网页上有不少的文字与链接,我却追寻简单的几个数字,还有那不知是否真实的几张图片,便定下了这次约会。或许我是因为懒惰,才没有去细细品味文字间的故事;或许只是我想保持脑海中的神秘感,才不愿打开那些链接去了解更多的描述。只知道:“梅花农场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拥有一千六百多年文化的古城中。”
虽说我是来自于有农田的地方,对于种养生活没有大城市孩子的陌生,确是真的没有亲临其境过农场的一方草地。脑中的农场,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有马牛羊在绿色中宁静地啃食青草,或许还有蓝天白云作伴,时而抬头上方路过几只鸟儿优美的身影。我觉得我确实想太多了,那是蒙古般秃鹰飞逝过的草原,农场哪来如此壮观?倘若梅花农场是一个意外,那它岂能甘愿与世人错过五十年的春秋不闻不问?
接近两个小时的高铁,一下车,迎面扑来的是雨后微微寒意的风,夹带着泥泞的土色土香。眼前是刚修建不久的水泥平地,不远处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也有六七层高的房屋,潮阳高铁站屹立在原地特别显目。
一出高铁站,阵雨的天气雨丝飘渺,逐渐雨滴密集地铺洒下来,瞬间打湿了我的长发。刚好看见了不知什么方向过来的的士,我算比较幸运,别人已钻进了公交车或是谁来接的车里,我很顺利坐上了那辆的士。
一路雨中走土上行,司机熟练地握着方向盘,他告诉我梅花农场很远,要走二十多公里。看着窗外的雨景,映入眼帘的是没有陌生的农村,而此时此刻我却因为兴奋,每一幕都感受到惊喜,情不自禁地吮吸应接不暇的画面。这类似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呆久了,农村的空气亦显得格外娇贵。
潮阳的雨没有因为我这位专程赶来的客人露出太阳的笑脸,接近四十分钟的车程后,我下车在一个泥泞的路口。司机告诉我,沿着路口走进去便是梅花农场,只是里面的道路没有修,下雨天坑坑洼洼很难走,他不愿意进去。我没有强迫他的意思,付了73元的车费,顶着狼狈的长发,毫无遮挡地向里头走去。
走进农场的路四处大大小小带坑的泥泞,帆布鞋走在上面,一直很是担心袜子打湿。避着积水在雨中小心翼翼地走着,不好客的天气却瞬间雨天成了艳阳高照的晴朗,这无疑好过雨丝垂钓。当然,我很期盼能够看见彩虹环绕山林,穿过天空。
裸露着星星点点大石头的山丘包揽了我的视线,路过一个水泥砖厂,旷地上整齐摆放着大大的水泥砖,却没有看见谁的身影,或许是由于雨滴的造访。再往里头走,是一个很小的庙。我清楚,这是潮汕人的习俗,基本上有人烟的地方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寺庙,这源自潮汕地区悠久的佛教信仰文化。遇上分岔口,我随意而行,迎面吹带着水味的风。
我听见不远处谁的交谈声,闻声走去,身旁略过堆堆杂草野花相互拥簇。临近房屋的地方,水波粼粼的池塘抢夺了视线,阳光下蝴蝶的身影扑闪在成片绿色之中。这是城市里看不见的光景。好不容易看到几个身影坐着聊天喝茶,本想走近询问一下梅花农场的位置,却换来一群不知品种的家狗围了上来便是一番狂吠,吓得我不敢前进也不敢往回跑。好在主人家听见狗群的狂叫,又见是陌生人的身影,便走了上来看看究竟。或许是看到我一个小姑娘已经被狗群吓得惊慌失措,把狗群赶回家去,再询问我何事。
原来,我已走在梅花农场的边缘,眼前所见的成片便是我找寻的梅花农场,脚下地处于梅花农场边缘,往里走还能走向更深处,只是要往山间里爬。我与梅花农场的相约,在此如期而至。
艳阳下的我,分不清打湿衣衫的是未干的雨水或是自身的汗迹,主人家邀请我到屋檐下喝上几口清茶。看着我湿漉漉的头发,好客的女主人让我借用洗手间梳洗一下。炎热的天气,水龙头流淌着凉爽的清水,刹那间,感觉新生。
一番清凉过后,看见两个妇人正围着塑料大箱排列着放着圆圆的东西。塑料大箱里平铺着细沙,一颗颗比弹珠大一些、白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一排排轻放在上面,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是甲鱼的卵,也就是我们餐桌上见过的鳖产下的蛋,原来主人家是甲鱼和淡水鱼的养殖户。
这时,另外一个屋子走出一个貌似三十的年轻人,虽然穿得简单,只是气场完全区别于他人。一问才知道这是主人家的侄子,主要从事国际集装箱进出口工作,在外奔波的几年虽小有成就,却一直兼顾着家族里的养殖业,现在回来发展梅花农场的家族事业。见我在问及梅花农场,便兴致勃勃与我交谈起来。
阿彬(主人家的侄子)向我谈及了许多梅花农场的故事,突如其来的收获令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毫不含蓄地庆幸我来了。
这个地方叫梅西村梅花乡,这里的人同属一个姓氏——郑。梅花农场1958年在此修建,当时为国家知青下乡所用的国营农场,主要作用于农作物的试验研究与培育,不单为临近乡省提供大量粮食蔬果、家禽水产,还曾荣获多项“优质农产品”的称赞。随着时间慢慢迁移,一批批知青在此过客。1978年,根据所在地地名,正式更名为“梅花农场”,现在是当地农民水产养殖、蔬果林木种养的集合地。
“七分渔三分耕”的生活方式,围绕着梅花农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勤劳的人们在这里自力更生。阿彬的爷爷也是其中一位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1989年,阿彬的爷爷与村民共同向政府分包梅花农场,在起初0.19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山林、筑建养殖水域。在这片三面环山、远离城市喧哗的青山绿水之中,村民在此辛勤劳作,慢慢描绘出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这番光景,却也是历经二十几个年头才得以如此。这里的人们,主要依靠养殖淡水鱼和甲鱼为生,另外也有种植瓜果林木的。
我细细品味正听得起劲,一辆汽车驶进农场,车上下来六七人,阿彬迎了上去,好像谈着什么,便向房屋后面走去。
天空凑巧地下起阵雨,主人家继续忙碌着手上的工作,剩下我自己坐在那里吹风喝茶,当然,不敢乱动的原因是因为身边有几只狗“看着”我。
看着屋檐外处,雨丝倾斜得如此清晰,灰色的云朵慢慢侵蚀蔚蓝的天空,遮挡住外来的光线,农场沉溺在一片黯然神伤。池塘上方水波朵朵盛开,鱼群的嘴巴在水面上若隐若现地眨巴眨巴,我突发奇想很想知道鱼儿吞食雨滴的感觉。想着想着,便出神了。
待到阳光重新温暖湿润的沙土路,雨已经停下。主人带着满脸汗迹斑斑走过来寻一口茶喝,我手脚利索地煮水冲出两杯清茶。阿彬与那几个人也回来,他将他们送上来时的车,看着车辆远去,阿彬才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才知道,这几个人是潮阳科协办的人,过来视察梅花农场的环境,预备在梅花农场开展仿生态甲鱼养殖基地。
看着我一番兴致勃勃,再瞧了瞧我脚下的帆布鞋,阿彬领着我,走在梅花农场的沙土小径。
避雨的房屋边,绿油油成片远去,翠绿的蔬菜中,南瓜盛开的大黄花格外抢眼。阳光下,叶子挨挨挤挤相互伸着头,蝴蝶上来凑热闹,白色点点扑闪扑闪。这些蔬菜是阿彬的爸爸种的,供给家里的人日常三餐用,因为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也成了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时亲戚好友还会专门过来要上几袋。手中握着的手机咔嚓几声,追上阿彬前去的脚步。
看着眼前成片的池塘,似乎还没靠近就有什么东西溜进水里去,走进一看却是一片宁静。阿彬告诉我,这是他们养殖仿生态甲鱼的池塘,因为甲鱼胆小好静,所以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钻进水里不出来。在阿彬的介绍下,我才知道眼前这些池塘里放养的是3到5年的仿生态养殖甲鱼,而进入农场看到的那个大池塘,以及房屋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里面都是六七年以上的甲鱼,跟鱼群一同放养。阿彬指了指我左手边那片香蕉林,告诉我刚出生和养殖两年的甲鱼都在另一边的池塘。
往阿彬手指的方向走去,在几棵香蕉树还有其他什么树的遮掩下,裸露出一所小房屋,那是阿彬居住的地方。小径的左手边种满看不到边际的香蕉树,沿途往上走去,看见被薄膜覆盖住很大的一个空间。轻轻走上前,借着透明的纱网门,看见里面的小甲鱼正在成群结队往水里钻,真的是一点动静都不能打扰。阿彬说,这就是温棚,刚刚孵出来的甲鱼要在里头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放到外塘养殖。再往上,便是在外塘放养了2年的甲鱼,有幸看到几只的身影,类似只有巴掌摊开大一点。本以为养了两年的甲鱼应该很大了,了解之下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
从阿彬那得知,甲鱼的养殖分很多种模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温室养殖跟仿生态养殖。温室养殖的甲鱼没有冬眠期,生长速度很快,再加上现在温室甲鱼一般选用改良过的品种,还有饲料的作用,一般养殖7个月便可上市。听到这,我不免好奇起来,一般市场上看见的甲鱼个头都不小,温室养殖7个月就可以上市,可是刚刚看到养殖了2年的甲鱼,个头却不及市场上看到的一半大小。
仔细往下听才知道,他们是从1994年就开始养殖仿生态甲鱼,也就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让甲鱼自然生存。甲鱼的自然生长规律是有冬眠期的,而且一般一年的冬眠期都需要5个月左右。冬眠,就是不吃不喝地睡觉,不单不会长大,而且还需要消耗体内的脂肪去抗击严冬。不过,买点最大就在于甲鱼的冬眠期。充足的冬眠期,甲鱼体内会积蓄一些营养物质,随着时间慢慢生长,最后逐渐沉淀出少量的抗癌物质,是天然的滋补品。
一直都是潜意识中认为甲鱼是滋补品,只知道对身体好,却不懂好在哪里。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能说出这么多条条框框,小几岁的我难免感觉自己才疏学浅。
阿彬家的仿生态甲鱼每年都有冬眠期,一般都要3年到4年的时候才能长出2斤的重量,也就是说,一般都要养殖3到4年才能上市销售。不过这也跟他们的养殖的品种有关。从1994年开始养殖仿生态甲鱼,主人家为了确保甲鱼的纯种性,采用自育苗的方式进行繁殖,导致一直以来的甲鱼都需要在仿生态的环境下最少养殖3到4年才能上市销售。
再听着阿彬讲关于甲鱼的学识,却突然发现脚边一道不浅的山沟,往山上攀岩,往下方流去。也就是因为这道山沟,才明白刚刚离开那群科协办的人为何而来。
一路往山坡走去,杂草密密麻麻,也许是因为下雨天,水声熙熙攘攘好生愉快,没有甲鱼的羞涩,无视他人的存在,尽管自己怎么开心怎么玩。树荫遮挡住了视线,看不出这欢笑的声音长着什么样子,我必须从三米高的山坡上下到边边下的石头上,再沿着石头往上爬,才能一睹芳容。而我确实是女汉子,什么都爱逞强自己做,跟着阿彬的脚步,手里抓着老高的草堆,脚踩在不知哪里都可能镂空的杂草,自己把自己吊下去石头上。
手抓着草堆把自己吊下山坡下去,石头边上清澈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差点因为脚打滑湿了我的鞋,好在没有摔倒。朝上看去是短短的水流垂直而下,在雨水滋润过后,成了小小的瀑布,争先恐后,穿梭在石头夹缝中。只是这雨水也把沙土不分青红皂白一同冲刷下来,本应该清澈见底的心情,却变成了小小长江黄河,但是没有那么污浊。往上去,有一个小山谷,泉水跳到山谷里,再溢出来滑梯而下。
因为鞋子有些打滑,雨后的石头也格外调皮,我便没有爬上去看泉眼,只能在下面洗洗手,感受一下清凉。若不是泉水换去了透明的装束,我确实也想低头喝上一口。
这是前陇山山泉的泉眼,泉水往下流去,流入了每个池塘,流入了房屋的水管,原来刚刚那番梳洗的清爽,如此而来。
还是因为下雨的关系,本来不用再爬回山坡,踩着杂草还能勉强走出去,现在可好,不知那里是坑那里有路,只好原路返回。阿彬走在前头,先爬上了山坡,我随后拽着草丛,借阿彬的手一拉,总算也上到去。
清凉的泉水滋润了我一天的疲劳,却忘了时间与饥饿,就这样,早餐过后,车程奔波,到夕阳将逝已是五点多。梅花农场坐落在夕阳无限好之中,美轮美奂的天空在丛林鸟叫中格外让人着迷。手机上晒出一张雨幕落日图,多少人点赞多少人羡慕。如此光景,城市屋檐下,难求。
本应离开,寻找深夜落脚的地方,却忽略了这是农村的郊区,最近的旅馆也在好几公里外。意外受到主人家晚饭的邀请,还不嫌麻烦留我在那与他们的女儿一同过夜,本着不舍的心,加上疲惫地借口,不好意思地打扰了主人家。
晚饭的餐桌上十分丰富,不是因为山珍海味,只因多是自家种养的农作物。煎煮的淡水鱼,清炒的蔬菜,或许也是因为我,主人家做了一锅清汤甲鱼,说是营养丰富,滋补身体用。也许是真的饿坏了,两盘蔬菜特别香特别甜。而甲鱼的美味,很有嚼劲,裙边肉厚肥美,四肢肉质也结实,我也是猛吞了两碗汤。按现代城市人的规矩,遇上这么丰盛的饭菜应该先拍照再吃的,却也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手机咔嚓几声。
晚饭过后冲完凉,湿漉漉的头发在晚风中翩翩起舞,穿着拖鞋在屋子周围小转一圈,本想往泉水边走去,可是农场里的狗确实让我心有余悸,又不好意思麻烦阿彬,他正对着电脑在忙碌什么。心情贪婪地享受一番后,便回去融入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跟主人家一起看电视,跟女主人聊聊家常。
夜的十二点多,躺在我身边的小妹已经熟睡了,我却没有因为疲惫快速入眠,脑袋里回忆着今天的不可思议,忘了看是几点,才困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翻箱倒柜的响声吵醒了困意迷糊的我,屋里的灯光亮得刺眼,小妹已经起床梳洗,准备吃完早饭去上学了。一看手机才六点多,既然农场的空气如此神清气爽,就不要贪婪着一会的睡意,好好享受才是。
我像极了个闲人,或是不懂事的大小姐,起床梳洗完,阿姨的白粥已经在桌上,我除了吃,什么忙都没有帮上。
听着外面好热闹的声音,好奇问了下小主人,原来今天他们家要下塘抓甲鱼。甲鱼每养一年,大了就要降低密度分塘养,否则甲鱼内部就会因为争夺地盘、抢夺食物互相撕咬,不但撕咬到的伤口很容易发炎发病,也会造成甲鱼营养不平衡。
顶着太阳的暖暖,今天的天气依旧难以琢磨,跟在人群后面的我看着他们怎么下塘去,怎么抓甲鱼,看着心里都有些害怕。甲鱼很凶猛,张口过来就是一咬,他们就这样赤脚在水里慢慢踩着泥,踩到甲鱼就抓起来。而我就是个凑热闹的,感觉很新奇就在一边跑跑跳跳,偶尔帮忙给这群汗流浃背的叔叔伯伯们递一下香烟,大家也似乎愿意逗着我这个听不懂潮阳口音的潮汕人。
甲鱼分塘事件进行了一上午,一群人忙得不可开交,途中有辆大货车闯入视线,停在屋檐下,下来两个年轻,从车上搬着什么。才刚走进,一阵好大的腥味让我来不及逃窜,女主人看着我笑了笑,说是海门刚打捞过来的鱼虾。走进一看,满满一车厢鱼,好多品种,可我不认得,只是都不大。这么多鱼虾,都是用来吃的?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事?
好奇心的我总是闹笑话给人添麻烦,让人给我解释,好在大家似乎都还喜欢我。
此等待遇,甲鱼受之;精碎细喂,远观勿扰。这是何等娇贵。
不觉中,离开了早晨的六点多,艳阳已经正上方爬上了屋顶,丰盛的家常菜也摆上了餐桌。辛勤劳作的长辈们,早已在忙碌过后,几杯清茶几句闲聊完,各自回家吃饭休息去了。此时,依旧睡意朦胧的阿彬才出现在客厅里。
手机屏幕上,好不容易软件刷出来一张下午四点多潮阳站回惠州的高铁票。是的!我要离开了,就在今天。
梅花农场与高铁站距离二十多公里,阿彬好意送我一路,告别了主人家,下午三点多,带着感性中的不舍得,离开了梅花农场。我不知道下一次我与它的约会可以定在何时,也不知道下一次遇见类似它一般的蓝天绿水是在何时何地,而我对它的迷恋,近期中难以消逝。
天空下起了小雨,慢慢成了大雨敲打在挡风玻璃上,一路的水泥道还在修修补补,这便是我最后看见的潮阳。
高铁站外,我与梅花农场的故事暂时失去了下文,以手机中精心保存的几张照片和阿彬的联系方式,暂时画上句号。过段,待续。
售票窗口取票、过安检、检票、等车、上车,再见了潮阳!再见了梅花农场!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高铁平稳地在惠州南站内停下,坐上开往市区的公交车,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总算回到自己出租的房子中。匆匆梳洗过,没有了饥饿,没有了提笔的心情,我在疲惫地驱使下,只想好好躺下睡上一夜。
回到工作的日子,我像以往照顾着办公室里的几株绿植,只是此时此刻的它们,我看到了感性的新生、感性的活力、感性的希望与感性的想念。着手结束桌上残留的工作,开始我的《如期相识的梅花农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