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东西宽约210公里,南北长约214公里,面积3.4万平方公里。岛上地形以丘陵为主,但沿岸,特别是东北部沿岸地形低平,有许多地段便于登陆,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峡宽11~27海里。

1950年3至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琼崖纵队配合下,对海南岛国民党守军薛岳,在全岛建“伯陵防线”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舰船约50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约45架,总兵力约10万人,划为东西南北4个守备区。企图凭借海峡天险,组织陆海空军立体防御,长期固守。
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其部署是:第32军守备琼东,第62军及教导师、暂编第13师等部守备琼西,第63军守备琼南,海、空军担负环岛巡逻和海上封锁任务。

国民党敌军弱点:
敌军官兵多为大陆人,被迫弃家远离,思归心切,且遭我多次打击,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内部派系复杂,指挥和行动难以协调,敌空军只有20余架飞机。海军虽有护卫舰以下舰艇50余艘,但年久失修,战斗力不强,且分散驻泊,各自行动,难以阻止我军渡海和登陆。
看似处处设防、实则防不胜防,因兵力不足而缺乏防御纵深,一个团守10多公里宽的地段,一个军的防御面宽达300多公里,且均无二梯队配置,这如何守得住。
国民党优势:
国民党薛岳,占地利上优势,在全岛建“伯陵防线”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的10万大军,有20余架飞机,舰艇50余艘配合。

将介石一一跳板反攻大陆战术:
1949年底,国民党军残部败退至台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闽浙沿海岛屿,企图利用海峡天堑固守岛屿,阻止解放军进攻。
将介石设想,是要建立一个连接海南岛、万山群岛、金门、马祖、台湾、舟山群岛的海上链条,用以封锁大陆,并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基地和跑板。
在将介石看来,岛链防御中的海南岛与台湾岛互为犄角,堪称是太平洋上的一对眼睛。
海南岛,在南海上,战略作用极基重要:
它和东南亚的各个国家隔海相邻,和号称“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隔海相望,是我们国家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的一个海上出囗,也是华南,特别是广东、广西、云南几个省的出海门户。
人民解放军四野登岛的弱点:
我军参战兵力为第40、第43两个军,共10多万人,但能直接参加渡海作战的只有5万余人,而且没有渡海作战经验,又无海、空军的掩护和支援,
登陆输送工具全系帆船和少量机帆船,航行受风向听潮流的影响很大。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人民解放军四野优点:
对我军有利的条件是:琼州海峡不宽,顺风时帆船一夜便可横渡;岛的北部有许多便于登陆的也段;有内援,在岛上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过20多年武装斗争的五指山琼崖纵队根据地,能支援和直接配合登陆部队作战;占人和上的优势,在兵力数量对比上,我虽不占优势,但士气高,战斗力强,且以集中对分散,主动对被动,具备了取胜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五指山琼崖纵队为中心的根据地正式成立:

五指山根据地快速发展壮大,有二个人功劳,琼崖纵队最高统帅冯白驹和黎族领袖王国兴。
1948年6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这是琼崖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 。
早在194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就要求琼崖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指出“五指山脉一带山地,将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可靠根据地”,要求琼崖“把山区作为我军巩固的后方”。
坚持斗争23年,建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根据地,至1949年底,部队发展到2.5万人。
王国兴担任主任委员,运用自己在黎族群众中的声望和影响,团结和争取了许多黎族、苗族上层人物,为全面建立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充实了群众基础。
琼崖独立纵队与中共中央恢复了电台联系,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重新开辟根据地,坚持长期斗争的指示,于1947年初,独立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一部转至海南岛南部,相继解放保亭、乐东县,建立了五指山中心根据地。1947年10月解放白沙全境。
五指山琼崖纵队根据地的历史作用:
正如琼崖纵队最高领导人一一冯白驹的评价:“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五指山根据地,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
琼崖纵队,为了加速海南岛的解放,于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秋、春、夏季攻势,歼灭4900余人,缴获迫击炮9门、轻重机枪130多挺、长短枪2400余支,解放了昌江、感恩县城和石碌铁矿,琼崖纵队发展到1.5万人。
曾参与琼崖革命的离休干部、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如伟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海登陆作战总攻中,用“木船打败敌人的军舰”,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而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则是世界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迹。
五指山琼崖纵队根据地,在解放海南岛,成功经验历史中,显示五指山,从古至今,占海南全岛军事国防制高点战略中,起着决定军事,全岛战略位置作用:
冯白驹后来所说:“根据地的建立,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支持与发展后期海南人民革命战争上是有重大作用的。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不会有1948年与1949年中秋春两季攻势的伟大胜利;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就会很困难或不可能应付国民党将在海南解放前夜那样压倒优势力量的进攻;也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登陆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梁振球:“五指山地区,群山耸立,丘陵起伏,地势险要,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非常有利于内部养兵和对外作战。”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琼崖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这对保证琼崖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没有渡海作战部队的强攻,或是没有琼崖纵队的接应,海南都不可能这么快解放。”邢诒孔认为,解放海南战役的胜利,是渡海作战部队和琼崖纵队的完美配合。
失败的金门海战: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24日晚,终于在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金门岛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
为什么,海南岛登陆战役结果,是成功,金门战役结果,是以失败为结束了,原因:
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
海南岛,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金门,一是没内应的配合,不知敌军一点情报,二是没渡海的经验。
历史上,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当年的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欧洲,是建立了不可一世的欧洲帝国,确立了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统治,但对孤岛的英国无可奈何,最后,都是,以失败为结束了。
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英战争):
法国皇帝拿破仑,攻打孤岛英国的海战,结果,是失败为结束。

不列颠战役海发(德英战争):
世界第二大战期间,德国希特勒对孤岛英国战役,结果,失败为结束。

分析分析,失败的原因:
失败重要的共同特点,他们的海军都远不如英国强,英国是海军强国,和有不多不少的职业军,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英海战),不列颠战役(德英海海战),所以,他们(法德),失败了。
拿破仑想到的,是围困孤岛英国策略,军事和经济封锁,启动大陆政策,企图看英国断血,进攻苏联,是这个大陆战略,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了,和想拿下埃及和印度,最后,都没成功。
希特勒进攻孤岛英国,走也是拿破仑那一套方法,想进攻英国,没想到英国空军和职业军,也不是省油的灯,结果,没成功。
英国是一个海权强国,而拿破仑和希特勒所建立的强权都是陆地上的强者,大海中的矮子,这两个人始终没有,冲破大英帝国海权的封锁。
为什么,海战,孤岛英国,不不成功,原因:
一、英国一直有,最强海军和不多不少强悍的职业军。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有一句战术用语:“不怕美国人的炮,只怕英国人的枪。”因为英国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远远强于美军。但是由于这支军队人数有限,所以无法进行那种百万级规模的大决战。
战争天才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英国是拿破仑唯一的忌惮。因为这个国家不但有强悍的职业军,还有一直强大的海军。
二 希特勒,复制拿破仑的成功和失败
孤岛英国四面环海,几百万德国陆军毫无用武之地。陆军登陆需要海军的运输,而英国又偏偏拥有欧洲最强的海军。德军进攻计划历次受挫,转进攻苏联,苏联,可不好惹了,败是必须了。
三 谁控制,制海权,谁就掌握,海战主动权。
简单说,谁控制,制海权,胜利之神,就走向谁。
四、欧洲各国公认秩序一一哪个国家试图统一欧洲,那它就是整个欧洲共同的敌人。
1818年,在战胜了拿破仑之后,和1945年,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法德遇到了几乎相同的情况,从战败国,马上加入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法国德国摇身一变,从二战战败国成为了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再次重演了100多年前的历史,在欧洲,哪个国家试图统一欧洲,那它就是整个欧洲共同的敌人。
五 为什么,英国这么顽强地抵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呢。
英国是欧洲的岛国,英吉利海峡为其提供了与欧洲之间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海峡十分狭窄,与欧洲大陆相距甚近,英国有理由认为大陆发生的事情与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地缘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使英国对安全的看法有两个主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保持海上霸权,这是保障英国本岛及其海外市场的先决条件。第二个特征是谋求欧洲均势,即避免某一个大国的势力支配大陆。因为欧洲的霸权国家可以切断大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其海军可以把欧洲作为基地干扰大英帝国的交通,还可以封锁、骚扰甚至入侵英伦诸岛。
中国,从古代开始,一直重陆轻海的国家,原因,因为中国国内领土大,陆地空间够大够用,轻视海军建设。
台湾,分析原因:
台湾岛,明末清初沦为荷兰殖民地;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光复, 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两岸分离。
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1、三次分离:
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1624-1662年 荷兰侵占台湾38年。
②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895-1945年 日本侵占台湾50年。
③1949年,国 民 党内战失败后,败逃台湾,1950年,为了防止人 民 解 放 军解放台湾,美 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1949年至今。
2、两次回归
①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②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 本把台湾还给中 国,被日 本占据50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
案例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不仅在台湾设立行政区划实施有效管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开设学校,发展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将大陆文化迅速传入台湾。
清政府大为震撼,顺治帝准备御驾亲征,在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郑成功并不是马上可以消灭的,为了限制郑成功的发展,创造最后消灭他的条件,发布“迁界令”,把沿海地区的居民迁入内地;另增派兵力在双方交界处据守,以此断绝郑成功的兵源和财源。郑成功也感觉到经过十几年的抵抗,清军越来越强,反抗的力量越来越弱,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定驱逐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作为抗清基地。
案例二 将介石败逃台湾: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自然也被归还给蒋介石政府,后来国共内战,蒋介石败逃台湾,美国插手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防止解放军打过去,后来大陆方面也没有作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于是乎海峡两岸分隔至今,依然还没统一。
毛泽东说:“如果晚两个月,就不会有海南岛战役。”,意思是说,海南岛,可能到现在,还没解放,就像台湾一样。

国民党薛岳,在全岛建“伯陵防线”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的10万大军,败的主要原因:一 轻视五指山琼崖纵队存在,里应外和,二 国民党轻敌,三 四野充分作好战前准备和组织指挥,选择战略时间对,要是早和晚二个月,海南岛,就收不回来了。
1950年6月25曰,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宣布,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孤岛海战,有什么战略方法,才能,守的住:
要是以后,海南岛有海战,什么军事战略布局全岛,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怎么做,才能防的住孤岛,不被外部进攻,换一句说,一个孤岛,有怎么样方案,才能守的住。
根据,外国一一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英战争)、不列颠战役海发(德英战争)、国内一一将介石败逃台湾、海南岛战役等历史经验总结,解决方案是什么:
1 首先,孤岛,必须要有强大海军,有一定数量陆军职业军,这是基础。
2 时刻关注,国际周边大国利益走向和外交政策。
3岛内,不能有敌方(内应〉根据地存在,提供情报,里应外和,必败。
4孤岛,必须有,海军大将,亲自带队。
五指山
丘浚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谁得五指山,谁得海南天下。
一一海纳百川浩
第四野战军四十军,在总结海南岛登陆作战时指出:“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自始至终是在(五指山)琼崖纵队紧密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支援下进行的,这是取得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
解放海南岛,历史经验中,说明,五指山,白古至今,占海南岛,军事战略制高点,易守,难守,历代的兵家战地。
作者:海纳百川浩
2018年11月2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