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谁是兰州黑车围攻公交车的幕后黑手(时事评论)
洪维
文化宫至阿干镇(简称兰阿公路)这条不到20公里的线路上,长期盘踞着一个强拉乘客、打击难见成效的“黑车”群体。3月27日上午11时45分,一辆满载乘客的305路中巴车从文化宫桥头出站时,遭数辆黑车围攻,黑车司机跳上中巴车将司机打伤,并扬言打砸中巴车队,305路中巴车无奈全线停运。目前,兰州市交通治安分局、兰州市城市运输管理处和临夏路派出所正在介入调查。(兰州晨报2012年3月27日)
文化宫“黑车”群体由来已久,今日酿成争端,实则是一个必然。报道称截至当日下午3时许,经数小时观察,记者发现305路中巴车的停运,的确给黑车司机带来不少客源与“商机”。家住八里镇二十里铺村的冯女士生气地表示,早上她乘坐的黑车票价5元,下午却涨至10元。一名黑车司机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兰阿线上合法运营的车辆,44路公交车15辆、305路中巴车24辆,加上榆中县从该线过路班车20多辆、大煤山过路车3辆、南山过路车1辆,再算上非法运行的“黑车”300余辆,共有近400辆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由于公交车票价便宜,从2011年开始,“黑车”的收入明显缩水。
无论如何,“黑车”是一个长时期存在的产物。据兰州晨报报道,2007年9月5日上午开始,由文化宫发往阿干镇的305路中巴车和44路公交车因客源问题全部停运,这可让一些没有营运手续的“黑车”趁机狠赚了一把,平时两元的票价涨到了5元,沿途居民不得不掏高价钱乘坐“黑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从文化宫发往阿干镇的305路中巴车和44路公交车全部停运,给沿途上万居民造成出行不便,居民为了出行,不得不乘坐“黑车”,而这些没有营运手续的“黑车”也趁机涨价。6日上午,记者在文化宫桥头看到,这里聚集着几十辆微型面包车,司机走到街头吆喝拉客,过往的行人在他们的招呼下很快就上了车。当一辆车满载乘客离开后,后面数辆“排队”的面包车就会开过来揽客。在短短的30分钟内,就有十几辆“黑车”满载乘客离去。
2011年11月14日兰州晨报又报道民盟将关于解决兰阿公路黑车问题的提案提交到政协兰州市十三届一次会议上。长期以来,兰州市文化宫至阿干镇(简称兰阿公路)一段,一直存在黑车横行和民营承包公交争夺客源等问题,不仅影响治安,而且也经常造成雷坛河口交通阻塞。提案首先指明当前该地区存在的三类主要问题,一是黑车占用路口公路,妨碍交通;二是开车速度快或不规矩,对行人和车辆构成潜在的威胁;三是黑车与44路、305路车争客源,引发社会问题。对此,委员们建议不能只靠“打”,政府应该出面将符合标准的黑车统一转为个体经营的出租车,或成立一个公司纳入其下管理并可收取合适的管理费,定期检验车况。提案认为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也确保了黑车从业者的生计。
尢其是2010年12年26日,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琅峪沟的坡道上发生一起面包车坠沟,5死5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引起兰州市城运处的重视。次日上午,兰州市城运处运政稽查执法人员来到文化宫桥头南侧,对运营拉客的面包车进行突击检查。据执法人员介绍,目前文化宫至阿干镇的路段上拉客的面包车,只有20辆车有合法的营运手续,其他的拉客面包车均为“黑车”。
就这样“黑车”从小坐大,直至邪已压正。明明没有营运手续却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打出手,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交警将违章的“黑车”不能驱赶,兰州市城市运输管理处对“黑车”视而不见,兰州市交通治安分局不能坚决扫黑,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民主党派一个多方共嬴的提案被束之高阁。5年问题依旧,权为民所谋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只能说,政府不作为是兰州“黑车”围攻公交车的幕后黑手!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