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一般可以分四大第,即黎、美(孚)、岐、侾四支,他们的纹身各有不同。
黎支族分布在海南岛西部偏北,以白沙县为中心。这一支系纹身是纹面、纹手和纹足的。男子简单,女子复杂。他们和其他支族系图式不一样,自成一派。
男子纹身,以在前膊纹上文字图式为主,如“大”字。或二重小圆圈和三重小圆圈,亦为文字符号之意。另外,1931年在白沙海猛村见到刺身、刺腹的“十”字纹,长约3×3厘米,一般10岁开始纹身。与汉族纹身情况相似,但较简单。
女子纹身情况分纹面、纹手及纹足。并以“乌鸦嘴”为特征。
纹面是以在两颊纹上直角弯曲的回纹,即“凹 ”线纹,下及颈部。这些直角转折的线纹可有三列四条,彼此平行,距离亦大致相等。在两颊及颔下有直短线联串二三线之间。线纹文之间空白不文其他花样,如小圈、小点等等。
纹手是多在前肘上进行,以多重圆圈纹和水波纹为主,这和古书记载的避“鱼龙之害”传说相吻合。据《史记集解》引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故不见之害。”即利用生物学上的“拟态”方式,去避免敌害的方法。这种文体当以足部为明显。此外,还有文指及手背。手背可见圆圈纹,手指为符号纹。
文足是由大腿到小腿,亦以波浪纹为主,这种纹的图式和他们的住房形式结合起来。因为本地黎本来的房子都是两层的“干栏”式竹木棚,也是一种水边居住形式。所以今天虽然有在山上居住的,但是仍可反映出他们是曾经在海岸上居住的民族。白沙本地黎大腿上的线纹具有呈文字形象。
文胸也是本地黎常见的,胸文是由颈纹伸长下延而成,由脸上直到胸前两乳上方,亦成直角相交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