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中,原名张照奎,字华一。1906年4月21日生,原崖县西里官村九所(今乐东官村)人。初入广州省立甲种工艺学校,继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参加第二次东征、北伐、“剿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诸战役。历任75军93师甘丽初部上校团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上校大队长、整编45师211旅少将旅长(以上据1947年11月《陈总长核转军职任免表》)。曾任第96军74师师长,第96军军长陈金城在潍县被解放军所俘,张忠中一度代理该军军长(以上据《黄埔军校将帅录》)。
其父张元,字志远,一生悬壶济世,深受乡民称誉。张忠中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就读,因矢志习武报国,毅然改名“忠中”。1925年,张忠中单骑奔赴广州(关于骑马赴粤系张传下的口述)。初抵穗垣,黄埔军校第三期招生期已过,乃入广州省立甲种工艺学校习读。1925年底,张忠中和同村人陈英教,投考黄埔四期步科第一团第四连被录取。
在校期间,曾随军担任惠州、虎门、黄埔等地警工任务。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城后,张忠中随第一团驻防惠州城。1926年10月军校毕业,分派第四军充任见习排长,随军北伐。历任陆军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279旅步兵第558团第3营营长,随部在贵州参与对长征红军的“追剿”作战。1935年6月21日国民政府公报颁令叙任陆军步兵少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战后转移湖北老河口整训,任陆军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279旅步兵第558团团附,旋调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上校大队长兼教官、军政部补充兵训练处学兵团团长。1945年9月任陆军步兵上校。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陆军暂编第15师副师长。
1947年4月入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三期受训,同年6月结业。1947年7月,国民党96军进行整编,该军改编为整编第45师,陈金城改任师长,张忠中任211旅长;1947年10月7日,整编第211旅和整编第212旅一部被华东野战军几近歼灭,整编第211旅少将旅长张忠中、参谋长陆承裕及第一、二团团长、营长以上20余人被俘,旋入华东军区济南国民党高级军官调练团改造。1949年,因妻子病重,张获准赴南京探望,后携妻南下医治。同年,夫人郑闺英在广州病逝。安葬夫人后,因处境艰难,张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给济南的大姨,之后他带着四岁的女儿,从广州乘轮船回三亚榆林。海南解放前夕,张归乡务农。小女张受春,自榆林去台。
上世纪六十年代,红五山区空降台湾特务,因为怀疑张暗中勾结台湾当局,而被送往五指山坐了几年牢。文革中,张忠中去看电影《南征北战》,事后有村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败是败了,但没败得那么惨。”于是,张被抓到冲坡镇的戏台上批斗。那时起,很多人都认为《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就是张忠中。
《南征北战》摄制于1952年,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双方一批高级将领,其中有张军长、李军长和参谋长等人。带着疑问,通过官村陈如珊先生介绍,笔者电话采访了检察官周海涛先生。周海涛,琼海人,曾在原海南自治州政府秘书处工作。1986年,他接待了原《南征北战》编剧沈默君等人。沈默君于1951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南征北战》,这次他们来通什是为收集采写黎族领袖王国兴的资料。当周海涛提起《南征北战》电影中张军长人物原型是不是张忠中时,沈默君说:“当时,我在华东军区济南国民党高级军官调练团(也称高俘团)约过张忠中见面,当时他问我是什么人,我说是部队文化工作记者,他说:‘不见不见!’我说就是不见也要写你!”
《南征北战》有纪录片的纪实风格。相信张也不愿抛头露面成为银幕上让全国人民嘲笑的“反派”人物。《南征北战》影片中张军长身上有强烈的时代氛围,是特定时期下典型的“反动”艺术形象,既有孟良崮战役的张灵甫影子,也有“凤凰山”上的张忠中。
张忠中为人随和谦恭,生活俭朴,不忘乡梓。他在村子里的故事,很多都是家喻户晓。据其侄子高先生说,张忠中为村民做过不少家具,尤其是实木帷幔床,做工考究。村里的人都善意地笑说,他做的床,很多夫妻睡了准会生男孩。上世纪五十年代乐东修建长茅水库时,张参加了这一建设。他看到材料进出全靠村民肩挑背扛,非常辛苦,后来他制造出手推车,有效地节省人力,加快了工程进度。张懂三角几何,会木工,能做多种农活。他种植的葫芦瓜产量是村人的几倍,吃不完就挑到利国市场上出售。张先生的水性好,有一次,望楼河发大水,有一户人家的牛被隔在对岸,他二话不说,游过对岸把那头牛牵了回来。据现年85岁、原冲坡中学伍世忠老校长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张作为“五类分子”曾经参加冲坡中学的校舍建设,任小组长。张忠中在美国的儿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回过官村,在给他父亲迁坟时捐了几万元让官村人拉上了电灯。自五十年代初起,张忠中一直隐居在老家官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依靠种地和做木工谋生。解放后旧居被没收,张忠中便在离旧居200米远处盖上了茅草房,后改为两间瓦房。他一直和侄子张受龄住一起,直至1976年病逝。
原配陈氏,早故;继配郑闺英,山东泰安人,名门闺秀。育三男一女,长男张受寿,1936年生,系八一蓝球队指导员;次男张受年;三男张受庚;女儿张受春。兄妹均移居美国。张忠中胞弟张照斗,曾经跟随过张忠中,解放后被处决。张照斗留下一子二女:子张受龄,曾在生产队开拖拉机,后当乐东县长容亚珠、周文珍等人的司机,现居香港。长女嫁山园道村,次女嫁村里。胞妹二人也嫁于官村。(主要资料征引:《黄埔军校第四期生研究》、《黄埔军校将帅录》、《海南近代人物志》、1947年11月《陈总长核转军职任免表》、1936年《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及采访稿)
张忠中故居(房子为张父所盖,2015年12月15日拍摄)

1947年11月《陈总长核转军职任免表》记载张忠中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