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人参观辽宁舰。
《香港掌故》第一篇《昔日香港》,叙述东莞县一带盛产植物性香料,它来自一种叫古蜜香的树。当地人用它的树根榨取汁液,凝结而成的就是可以薰衣或被燃烧的香料。又称“莞香”。明代的时候,东莞的名产香料,就集中到港岛的南端海边外销。
九龙的尖沙咀,旧名香埗头。香料运到那里之后,再运到石排湾去装船,沿海北运到各地去行销。因此转运香料的石排湾,被叫做“香港”。
后来又有了香港村、香港围的地名,并且整个岛都叫做香港了。
再百度了一下。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广州语音,称香港作Heung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这个解释有误),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