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博先生,多谢您的回忆。您的回忆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为了尊重历史,尤其是尊重昌江教育发展中几个重要的高考发展阶段的历史,作为过来人的我也想谈谈当时的情况,以供大家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1、全国1977年全面回复高考,这点是没错的。通知是1977年10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出的。2个月后,即12月11、12、13日为高考时间。2、文科必考科目是语文、数学、政治、史地(合卷);理科必考科目语文、数学、物理、生化(合卷); 外语(自选科目。文、理科考生均不计入总分,只作为录取参考)。3、昌江县当时分为两个考场,石碌小学为中专考场,19个;铁矿子中为高考考场,23个。一张桌子坐两人;门外有带红袖章扛枪的民兵巡逻,场面紧张。4、1977年大、中专招生考试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统一命题,不是全国统一命题。77年的中专考试作文题目是“雷锋叔叔回来了”,高考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全广东省的评卷工作集中在广州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师大)进行。5、昌江当年的考生构成情况与全国各地一样,除本地1966年到1976年的10届高初中毕业生外,还包括了上山下乡在昌江各地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6、1978年春节前,评卷工作结束。昌江县招生办在武装部门前一块很大的专栏墙面上张榜公布了初选入围名单,大中专一共50多人获得了初选体检资格。2月份县招生办在县委礼堂招集10几个被正式录取的考生开会并发放各大中专院校发来的录取、入学通知书。2月底,本人告别了劳动锻炼快3年的知青场,3月正式踏入广州高校大门。1977年的高考,整个昌江县大中专只录取了10几个人,后来有没有补录的,我不清楚。可见,那时的高考有多难。另外,当时的录取情况并不说明我们那10几个人的成绩是最好的,但政治表现和考试成绩绝对是合格的。因为,我的大学同学中就有成绩超过中山大学录取线被唰下来的,昌江县邮电局原来有个叫王荣的考生成绩也是远超中山大学录取线,最终却因为家庭成分较高不被录取的。那时高考是否会被录取,成绩不是唯一的尺度,还得看你个人和家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