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记载
古昌化县志记载:“琼之为州,孤悬海外,由安南导其脉,至昌化发其源,有山特起于其邑中,绵亘儋州周围八十余里,实为五指山来龙之祖,阖府作镇之区”。
自汉代开县以来,历代不少文豪墨仕都为有幸莅临此地,留下不少赞美的诗篇及洋洋洒洒的诗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地,更深有感触地写下感人肺腑的诗句:“琼崖千里块海中,民彝杂居古相蒙。方壶蓬莱此到宫,峻灵独立秃且峰。为帝守宝甚严恭,庇荫嘉谷岁屡丰。大小逍遥逐是龙,鹧鸪安栖不避风。我浮面西今复东,碑铭赫然照无穷。”清光绪年间,昌化知县李有益游览后,感慨万千,以“愿与石千秋,山水永安奠”的至情之句,高度赞美昌化岭之迷人。
附上(2021)昌江县区域卫星图

二、聚首
海南岛的气风主要来自三个方向,北下、南上及东来。石碌镇,昌江县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设县城,至今为城关镇,地貌分布多为台地、山地。

如上图所示,北下与南上的风在石碌特殊地缘面貌的作用下相互环绕,盘气而聚。除上述两个方向,还有东风跨过石碌水库这个隘口,由上向下与南北两个方向的气风聚首,呈向西溢散之势,颇如紫气东来。
石碌水库隘口

石碌镇东保梅岭山脉

石碌镇向西望

三、盘气
昌化镇,昌江县的沿海乡镇,自古就是教风与学风浓厚并行的地方。其北面有两大岭,青岭(下图左),另一个则为广为人熟知的为昌化岭(下图右)。两岭之间有一条南辰路穿过,在南辰路向南延伸不远处,就有一条暗溪至南向的昌化江流去。

青岭与昌化岭旁边都有副岭,且与其母岭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隘口,让各方来的气风在此呈盘踞之势。
苏先生曾说“鹧鸪安栖不避风”,他说的鹧鸪喻指当地百姓,但此地还是能遇到鹧鸪的。鹧鸪,为脊椎动物,善于结群,主要生活在华南地区。飞行速度快,常作直线飞行。作风刚直,喜向阳。倘若鹧鸪在此安栖,则证明此地气流稳定浓厚,宜户外攀爬。
由北往南望

由南往北望

3-1 扩展

古县志记载“由安南导其脉,至昌化发其源,有山特起于其邑中,绵亘儋州周围八十余里,实为五指山来龙之祖”。
此处由安南导其脉,在往上追源是否可追溯至至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呢?
为何古人会说由安南导其脉,是否也在追寻或已寻觅到了此地百万年前与大陆架相连的相关据点或者遗迹呢。待此处有新的上古遗迹发现,望可解此疑惑。上古传承,精神之溯,人类追其本源,是为生命之本。
以一个新的纪元单位给昌琼大地分时期
神古时期(亿万年计)
传古时期(千万年计)
昌古时期(百万年计)
化古时期(十万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