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郭德纲事件已经形成了一边倒的时势:鹤彪道歉了,弟子走人了,记协发话了,央视狠批了,博客删除了,产品下架了,媒体封杀了,剧场关门了,一切似乎都玩完了!
活该!
你违背并践踏了道德的底线,即使你没有违法,你理应受到强烈的"行为不道德"的批判,这是上天给予你的惩罚,无可厚非。
只是,郭德纲被打倒了,我们是否除了沉浸在这种快感之中,飘然似神仙之外,我们还应该去考虑一些什么问题?
首先,是弟子的离家出走。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师傅在遭受巨大的灾难时,弟子应该更加团结,以实际行动来支撑这个团队,如果是碍于外界的来势汹汹,那么你保持你的沉默,便是对这个团队最大的贡献了。但是,两个弟子却在此时选择离开,没有体现出上阵父子兵的人间温情,而是上演了一部赤裸裸的众叛亲离的人间杯具。如果说在这个事件上郭德纲是不道德的,那么这两个弟子又高尚到哪里去呢?没有团队精神的人,会获得更多的青睐吗?说不定哪天你又热情走人,留下师傅一片冰凉的世界!
其次,是记协的发话。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机,社会应该有更多的监督,所以,维护记者的采访权益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不仅应该维护采访和监督的权益,也应该维护广大民众的私人空间和自由的权益。而当两者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哪个权益更符合了法律的保护。自始至终,记协没有说明,这个记者私闯民宅是否过错,记者在采访之前没有亮出记者证是否合法。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犯了更大的错,就忽视了自己的小错。很多时候,大错就是因为容忍不了小错才发生的。这也像一些网友所说的,一边倒的情景只会更加纵容了记者私闯民宅发生的概率,而这,人民大众的自由权益又是如何来保护?
再次,是新华社以及央视等权威机构的发话。在道德普遍缺失,低俗庸俗泛滥的当今社会,央视等权威宣传机构的引导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只是,我们更希望这些权威机构更多的是发挥协调,结论自有民众来下的引导职能,而不是以下结论,影响大众走势的引导功能。因为,在这个事件上面,郭只是涉及到了道德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法律层面的问题。如果涉及了违法,那么执行机构下定论,并且坚决执行,那是必须的,就像是公安局对李鹤彪的拘留那样,无可厚非。虽然,央视等机构的定论,从短期来看,是积极地影响了广大的民众对什么是道德标准的认识,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社会道德标准的形成,永远是民众不断地在自我博弈中,在相关机构的调剂下形成的,这样才助于民众更能理解道德标准的深层次含义!
最后,是产品的下架以及全面的封杀。搞不明白,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进行封杀,并且那么轻易地进行封杀。想想科比一边应付诉讼,一边赶往NBA赛场的情景,想想美国球迷一边批判科比的为人,一边却啧啧称赞科比的球技的情景。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那么轻易封杀的举动而感到脸红,因为我们不能轻易地将人和事很好地分开,而更喜欢一棍子打死。如果唐骏的人品真的有问题,新华都对他进行解聘,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张悟本的观点不符合科学常识,那么他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有误导的嫌疑,下架或者封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郭德纲的人品即使有问题,他的书籍跟音像制品也就突然跟着下贱了吗?我想大家是因为喜欢了郭德纲的相声和观点,才喜欢了这么一个人,既然如此,独立于这个人之外的相声和观点,究竟犯了什么错,要随着一个人的道德不那么高尚而葬身火海?虽然郭德纲不那么高尚,但我们是否还应该再包容一点,难道我们真的就因为一个人价值观的低贱就不给他任何活路了吗?一个拥有低贱的价值观的人,必定受到广大民众的批判和抵制,他的产品也必然会受到销量的影响,这样,为了更好的生存和更好的销量,犯贱的价值观就会在博弈中有可能变得高尚起来,这才是我们社会的平衡!
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种种的不公,已经让我们的广大民众习惯性地形成非白即黑,不对即错的思维,更是习惯性地形成了维护弱势群体的一边倒形势。在事件的最开始,面对于强壮的李鹤彪和强大的老板郭德纲,小小记者便是我们眼中的弱势群体,加上郭德纲的强势和狼性言论,便出现了郭德纲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但当这面墙已经凄凉地倒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说不定大家又开始捡起自己的怜悯之心,认为此时的郭德纲又变成了弱势群体,进而开始维护起来!
所以,一个偌大的中国,一个郭德纲,其实很是卑微的,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一个事件,我们广大民众,应该思考和明白:什么才是我们道德的标准?怎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已应有的权益?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