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澄迈古今揽胜》。作者:陈东
澄迈建县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初时县治设在那舍都(今金江镇大美村东南面),名曰“苟中县”,隶属珠崖郡,到元帝(约公元前48—前33年)撤消珠崖郡遂废。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海南重设郡建县,澄迈设县治于澄江坡(今老城墟),因澄江西南面有一条“澄江”,东南面有一座“迈山”,所以取其山水名之首字,定县名为“澄迈”。
澄迈县治设在澄江坡长达1285年,县治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参阅旧《澄迈县志》,旧时景点都以县治为中心,分布在今老城镇境内,曾经名噪一时的有“独珠回峰”、“双滩赴海”、“永庆丛林”、“大胜参天”、“北岸渔歌”、“通潮飞阁”、“伏波灵祠”等七景,唯有西峰牧笛一景在今桥头镇境内。古迹风光,山水名胜八景曾吸引着当年名人墨客。旅游观光,吟诗作赋,赞叹不已。如今尚有名作多篇,其中有宋朝的苏东坡路经通潮阁时的诗作。至于双滩中的内滩(亦称内水帘),当年曾被誉为天下奇绝。由于岁月飞逝,时过境迁,这些名山秀水发生变化,古迹更光,逐渐荒废,渐渐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再不能引起人们的注目。不过,我们回首追溯历史,了解我现古代风貌胜概,无不裨益。透过古人留下来的诗篇,可见当年之景观。
独珠回峰 是指独珠岭,在老城以东七里铺处,山脉有马鞍山来,到七里铺处突起一峰,形圆如珠粒,因此得名独珠回峰,成为旅游景点,古人游览于此,留诗多首,其中明朝兵巡提学道姚履素所赋之诗:
危峦孤耸碧空间,五指擎来镇百蛮。
矫若苍龙初出海,团如玉兔半衔山。
雨余忽讶清泉涌,云破犹疑和浦还。
千载投珠传盛事,会留溟客扪萝攀。
双滩赴海 指内滩和外滩,亦称内水帘和外水帘,均在老城墟以西,旧时通潮阁门外(内滩属如今老城糖厂范围之内)。内滩由澄江流至长桥(当今尚保存完整的里桥)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悬流飞坠,水帘如从天飞挂而下,声音似电击雷鸣。古时石桥旁边有石塔,还有通潮楼阁是古时交通驿站,今已荒废无遗。外滩(外水帘),从内滩西去一里许,在旧教场前,外桥江水奔流,石激成滩,与内滩声势相应,会同入海。元朝建塔纪之,如今遗物无存,旧址无踪。双滩赴海为古时天下奇绝,游人观赏,顿生诗兴,留诗多首,称赞不已,其中明朝知县曾拱璧有诗曰:
萦回涧水出提陲,流自何年缘且漪。
双练倚虹分有玉,合澜绕塔奏埙篪。
势归海壑含千溜,景作蜃楼吐一奇。
农事而今方举趾,滩头听雨长春澌。
永庆丛林 在今老城真以东二里的盈滨村附近,古有永庆寺,周围多长树木,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幽雅,是古时游览胜地。永庆寺曾经几度修建,还是荒废,现没遗址。
旧时永庆丛林,曾有不少名人墨客,赋诗作对赞美,其中有明朝曾沂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一首,选录以下,以供欣赏:
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
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影阴阴。
大胜参天 指大胜岭,现称颜春岭,在今老城镇马村境内。高峰耸峙,明朝邑宰(旧时县令的别称)韦裘修建石亭于岭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即“重阳节”,俗称“登高节”),各地人士云集于此,登山眺望周围景色,吟诗作赋,是古时的游览胜地之一。明朝进士唐绢(祖籍琼山市,后落籍澄迈县,曾任江阴县知县)有《大胜参天》诗云:
遐陬海岳萃精英,形势嵯峨接太清。
四顾峰峦还揖拱,一方人物此钟生。
云扬汉将千年帜,月射郎宫九日亭。
胜概昭昭垂竹帛,乾坤万古共清宁。
北岸渔歌 今老城以北海岸,沿海居民靠海为生,出海捕鱼,每逢丰收季节,满船银鳞满船歌,一派欢乐景象,吸引游人,分享渔家的欢乐。明朝曾在澄迈任知县的曾拱璧有诗:出郭江天风日和,尘纷未许到烟波。
依依岸柳迥轻棹,逐逐溪花上短蓑。
缄素漫夸双鲤富,驾山不羡一鳌多。
扁舟上得渔家乐,笑傲苍浪发浩歌。
西峰牧笛 指西峰岭,在今桥头镇境内,岭上山涧多处,水清泉洌,由于水草充足,是放牧的好地方,也是游览之胜地,古时设有神社于山上,昔人常常在此祈雨。西峰岭下曾有驿馆,但荒废已久。明朝姚履素有诗:
树石连绵曲径开,峰头牧竖漫迟迥。
新苗雨过青如发,细草春深绿似苔。
错认桓伊横笛至,却疑李耳跨牛来。
临风信口吹成调,一任疏林返照催。
通潮飞阁 指通潮阁,亦称通潮驿,本名通明阁,是古代官员往来住宿和传递公文的接洽地点。在老城旧西门外(今老城糖厂范围,旧址荒废无遗)。元符远年(1097年),宋朝苏东坡被贬来琼;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诏迁廉州时,都经过这里渡海,在通潮飞阁作诗两首,留后人所吟诵。
伏波灵祠 指伏波庙,宋朝初时建于老城东南之二里处,在腾龙庵附近;明朝副使邝彦誉重新修建,搬迁天池书院旧地,未久迁博见地;推官张材迁于苍冒,明代澄迈知县曾拱璧迁于西门(今老城墟西),后迁老城墟北(在今老城糖厂附近)关帝庙旁(关帝庙于二十世纪末期摧毁,今无遗迹)。伏波灵祠举迁多处,但今无一处存留痕迹,它是为纪念汉朝前后两伏波将军(前伏波——邳离路侯、后伏波——新息马侯)而建的,是我县古代名胜古迹之一。明朝训导刘案曾以“伏波灵祠”为题,作诗一首:
功在嫖姚伯仲间,平生壮气可摧山;
堂堂古庙澄江上,绘象今犹慑百蛮。
古迹无遗,且存地迹;名胜消逝,尚留胜名。世界上唯有文字不死。古人作诗,诗在人作古;今人吟古诗,方知作诗古人。凭借古诗,浏览古代名胜古迹风光。澄迈古代八景,今人就凭古人游览时所作之赞美篇章去寻踪幻游了。
——参考资料:清《澄迈县志》(光绪三十四年修订本)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