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原因,导致我县许多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许多教师,特别是刚毕业刚来新老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反差太大,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金额不多的“边远补贴”,完全没有起到调动山区偏远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二)、教师工资与同地区的不同行业之间职工的工资相比较,悬殊太大,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多少大专院校的毕业学生喜欢教书,主要的原因除了“工作苦”之外就是“工资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一些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不高,没有“甘于寂寞、甘于吃苦、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甘于低头犁地绝不抬头天”的老黄牛精神,就谈不上有什么工作主动性,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作积极性了。
(四)、“绩效工资”政策的不科学出台和不科学实施,打击了小学和初中的中老年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绩效工资的发放,没有以单位规模、教师或学生人数的多少,拨一定总额的“绩效工资”到学校或单位,然后通过“多劳的多得、工作成效显著的多得、少劳的少得、不劳不得”的方式发放。却与每一位教师的职称紧密联系挂在每一位职工工资上发放到单位或学校。我县行政单位、医院和高中的绩效工资是拨多少就领多少,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绩效工资中,要扣除部分作为全县所有校长每月的“校长津贴”和全县所有班主任的“班主任津贴”,还要和扣出的绩效工资较低的初级职称教师、特岗教师去做所谓的“公平竞争”。
因此,一个中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教师,出满勤、满工作量、教学质量在学校年级第一、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仍然拿不足国家发放到他个人头上的全年的绩效工资,他们还能够长期做他们的老黄牛吗?
费解,费解之后依然是费解。
疑团,疑团之后依然是疑团。
教职工消极怠工的情绪无不油然而生甚至于怒火中烧,又何来工作的积极性?
(五)、乡镇教师、乡村教师,学校没有住的地方,家安在城里,风霜雪雨里也必须每天回城,工作积极性也同样受到影响。
(六)、人事体制陈旧,激励机制不健全,不科学。常常重用奸诈小人、害怕无赖恶人、忽略苦干能人、打击刚正直人、老用“资深老人”、不用 “有才新人”——早已是许多官许多吏,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大官小吏们的惯用伎俩。
卑鄙,永远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能力的得不到合适的重用,最多只是利用;一些奸佞小人上蹿下跳、大出风头,有后台的、会拍马屁的、会大胆行贿的常常反而被重用,更是严重影响各单位员工(包括各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试想,奸诈狡猾者、阿谀逢迎者当领导,他们有多少时间把自己的“智慧”用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上?他们的“高智商”如果稍稍分一些在管理学校时的“决策民主、经费透明、管理严明、严于律己、好学上进”, 虽然学校的发展同样会面临大气候的负面影响,但总比把他们的“高智商”用在“吃喝嫖赌、行贿受贿、中饱私囊、媚上欺下”强多了。
试想,又有多少教职工愿意心甘情愿、安安心心、长期受他们“奴役”、“利用”和“欺骗”?他们又怎么能够大胆管好其他教职工呢?
长此以往,落后地区的教职工工作依然能够积极上进,那才是怪事。
学校缺少正直的众望所归的领导,学校缺少近期长期合理规划,学校缺少公平合理、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模式,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怎么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