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遇车改相当增发了一笔工资
文/多刺玫瑰2015
素材:3月31日,浙江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107家省级涉改单位共取消公务用车1528辆,一般公务用车取消比例达76.3%,所有取消的公务用车封存停驶。根据此次车改的政策,公车取消后,将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厅局级为每人每月1650元,处级为1000元,科级及以下600元。
取消公车是好事,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公车。购一台公车起码是几十万元,每年要摊折旧费几万元;还要配一名司机,一年的工资、福利也要几万元:每年的油料消耗和修车的费用又是好几万:这些费用纯粹是多余的,无形中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公车取消后,将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厅局级为每人每月1650元,处级为1000元,科级及以下600元。看似是节约了,但还是一种官本位的体现,因为这些钱都发在有一定职务的人身上,那些办事人员,他们有没有补助,补贴了多少?实际上这种用车补贴,普通办事员一分钱也没有得到。
当然,取消公车也是一种进步,它对公对私都有好处。相对于以前,现在的费用已经降低了很多,在某种意义上也减轻了纳税人和负担。过去的厅级干部,一人一台车,单是每年的用车费(含折旧、驾驶员工资福利费、油料和维修费)就是十几万,现在一年两万元就可以搞定了。如果厅官们勤快一点,自己步行上班,这个用车费就可以省下来,还用在家庭其它开支上,自己的身体将变得更加硬朗和健康,远离“三高”。官员挤公车,还可以更多地接地气,能够了解老百姓出行的疾苦,更利于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取消公车发补贴。作为一个过渡和缓冲还是可以理解的。车改的最终目的,不但要取消公车,还要取消车补。公务员上班,他们领取了工资,工资中就包含了自己的交通费用,应该与普通老百姓一样,都应该是自己解决上下班的交通问题,这是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事情。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他们的公务员上班、出差、开会都是由己解决交通问题。没有配过公车,也没有额外发过交通补贴。
曾经由公车私用引发的公车腐败,有目共睹。满大街的公车因为不受监督而让人无奈让人愤怒。公车腐败直接让人们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今天,中央下发的“车改令”已经开始实施,成效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所以,判断公车改革的效果,应当把握三个评判标准:能否真正杜绝“车轮上的腐败”、能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能否保证政府工作效率不受影响。这要从改革落实的细节和制度设计入手,保障公车改革在落实中不变形不走样。公车改革任务艰巨,能不能防止“翻烧饼”,杜绝“既拿钱又坐车”现象,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