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0506
42岁的锺锦明先生15年前娶了一位广州姑娘,云南姑娘湛秀英13年前嫁到高雄,他们生活在各自的轨迹上,共同之处是,他们不约而同走上了为在台大陆配偶(简称陆配)争取权益的道路。目前,锺锦明是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简称“婚促会”)理事长,湛秀英是高雄市新移民社会发展协会(简称“新发会”)理事长。这两名“陆配维权斗士”日前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陆配这些年在台湾的生活境遇。
几天前,台湾“立法院”举办关于陆配取得身份证年限的公听会,主张“生活从宽、身份从严”。。目前陆配需在台居住满6年才能取得身份证,而外籍配偶满4年即可拿到,陆配因此也要求缩短为4年。但绿营反对,甚至搬出政治阴谋论,宣称陆配是大陆的统战伎俩。锺锦明与湛秀英当天出席活动,呼吁台湾不要歧视陆配。湛秀英在现场哽咽落泪,“我们不是敌人,只是一群在台湾认真生活的妈妈。”
“很多人来看我,想知道大陆人长什么样”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日前透露,两岸婚姻目前约有39万对。而据台“内政部“统计,到2013年3月底,居住在台湾的陆配为30.9万人,约为15.5万外籍配偶的两倍。锺锦明的太太和湛秀英都经过8年多才取得身份证。
锺锦明对记者回忆说,1997年,他结婚时,没人关心两岸婚姻,那个年代也大多是老兵配少妻。那时陆配要先经过两年“探亲”(半年在台湾、半年在大陆),再经4年依亲居留、2年长期居留,才能取得身份证。湛秀英回忆说,2000年她刚嫁到高雄时;好多人来看她,因为想知道大陆人长什么样,反映出当时两岸隔阂之深。
锺锦明称,2002、2003年是两岸婚姻高峰期,每年约有两三万对。民进党当局推出入台面谈机制。锺锦明说,台湾的面谈官没经过培训、素质差,为防止出现假结婚,会问一些私生活问题,女孩子都不敢讲,真正婚姻被羞辱,反而过不了关。
除了身份证年限,当时还有一个工作权问题。锺锦明说,当初只有嫁老兵、残障或有家庭暴力的陆配有工作权。他们家的面包店当时雇了一个陆配,这位陆配因老公收入不高,出来帮工,贴补家用。后来被发现,当时就要遣返回大陆。锺锦明也因此被法院传讯。法官说很同情陆配境遇,但也没办法。锺锦明认为这太不合理,后来加入“婚促会”,为陆配争取权益。
境遇有所改善,但歧视仍在
2008年国民党执政后,陆配境遇得到很多改善。2009年8月,身份证取得年限由8年减为6年,结婚通过面谈,就可以到台湾来,且到台后就可以工作。虽然这一待遇较外籍配偶还要严苛,但已让陆配欢欣鼓舞。而且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陆配也与多年前有所不同。锺锦明说,目前每年平均约1.1万对两岸婚姻中,10%是男性陆配。现在的两岸婚姻多年龄相近,学历、家世也都相当。
但台湾社会对陆配的歧视仍在,—些过时规定令陆配生活艰难。湛秀英称,她有位50多岁的姐妹,嫁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两人感情不错。就在能办身份证前的一个月,先生突然中风,变成植物人。陆配办身份证,需要先生作保证人。可他前妻的儿女怕她拿了身份证与他们争家产,就藏起老先生的身份证。这位姐妹后来为先生补办了身份证,但先生的儿女告她伪造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