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洪说,陆某和李某仅仅是李某所谓4个交往对象其中之一不说,并且交往期间送了李某5篇SCI论文也纯属偶然或正常。即便陆某发现所谓的实情(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事情就是他发现李某同时和另外三个男士交往),也不至于所谓陆某发现实情后服30颗安眠药试图自杀。另外,所谓的自杀也仅仅是试图自杀而已。这个试图一词使用的逻辑性也非常混乱。
因为假定陆某客观上的确真正服用了30粒安眠药又是谁发现的,后来又是怎么抢救的,他的安眠药又从何而来。而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硕士生导师的陆某在发现所谓的实情后既没有与李某交涉,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自杀的动机。如果说他有自杀动机的话,那就是担心自己赠送论文的行为暴露。而实际上,所谓的赠送论文如果是他自己创作的,也并没有违法之处。并且在后来的所谓后续报道中,又出现了陆某所谓的离婚事件。如果说复旦大学真正将一查到底的话,那就是核查一下该谣言是怎么出笼的,又是如何被传播的。
据说,2019年7月27日零点,复旦大学官方回应“女博士同时和4位男博士交往”事件。近日,网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女博士李某同时和4位男博士交往,其中一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硕导陆某,交往期间送了李某5篇SCI论文,陆某发现实情后服30颗安眠药试图自杀。针对这些传闻,复旦大学回应称“将一查到底。
针对这一新闻报道,著名学者苗洪一针见血指出,从整个事件来看,从表面上看似惊心动魄或者说触目惊心。但是实际上整个过程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发生。根据新闻写作的特征及技术鉴定,报道作者在撰写所谓的这篇新闻时,连最起码的主要突破口都没有。整个一个混乱的过程:女博士李某同时和4位男博士交往,其中一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硕导陆某,交往期间送了李某5篇SCI论文,陆某发现实情后服30颗安眠药试图自杀。
苗洪说,陆某和李某仅仅是李某所谓4个交往对象其中之一不说,并且交往期间送了李某5篇SCI论文也纯属偶然或正常。即便陆某发现所谓的实情(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事情就是他发现李某同时和另外三个男士交往),也不至于所谓陆某发现实情后服30颗安眠药试图自杀。另外,所谓的自杀也仅仅是试图自杀而已。这个试图一词使用的逻辑性也非常混乱。
因为假定陆某客观上的确真正服用了30粒安眠药又是谁发现的,后来又是怎么抢救的,他的安眠药又从何而来。而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硕士生导师的陆某在发现所谓的实情后既没有与李某交涉,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自杀的动机。如果说他有自杀动机的话,那就是担心自己赠送论文的行为暴露。而实际上,所谓的赠送论文如果是他自己创作的,也并没有违法之处。并且在后来的所谓后续报道中,又出现了陆某所谓的离婚事件。如果说复旦大学真正将一查到底的话,那就是核查一下该谣言是怎么出笼的,又是如何被传播的。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