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定档2020年国庆,延续《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张艺谋担当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
二十二岛主 看过 2020-09-30
五个故事各自都呈现出了丰富的人文色彩,而且与五组导演之前的作品都形成了有趣的互文与关联。开篇的《北京好人》一如既往地稳,延续了宁浩喜剧一贯的高品质和人情味;《天上掉下个UFO》处处都是彩蛋,这种土味科幻很有可能成为新的风潮;《最后一课》范伟太强大,再次展现教科书级演技;《回乡之路》拍出了大西北的风沙粗粝感,结尾出现真实的治沙英雄照片非常感动,真的很好哭;当然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表扬的是压轴的闫非、彭大魔《神笔马亮》,可以说给“西虹市”宇宙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喜剧其实不好拍,一直拍喜剧格外难,这一点闫非彭大魔还是蛮有坚持的,这次立足于新农村变化这个高点,拍出了很难得的地气,看得出导演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小人物的故事。所以主旋律也是可以拍得格外好看的,是一部有笑有泪,阖家欢的电影。
————————————————————————————
一团聪明过人的导演,与一帮凑热闹的男女明星们,一起为盛世感恩感德的制作一系列主旋律电影。
我看了后,心里是一种奇怪的悲凉感:为啥我们需要这类“粉红系电影”的存在?
有句话说:教师(文化人)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请问,他们在塑造人类的灵魂吗?
五个电影故事都有一定的戏剧性结构,开局都是好题目,但过程走向却莫名其妙的驶入了一条自我粉饰的“政治正确”的红毯之路。
观众们看不出“私人叙事”的真实情感与身份!
这意味着我们用传媒工具打造了一个另类化的平行世界——“粉红系神话”。当现实世界与这个平行世界两相对照的时候,人们会感受到心灵遭遇欺骗的受挫感,会由此产生手足无措的麻木相。人们该如何选择拥有自信的未来人生呢?难道是等着故事的光线照进现实,数着日子等待幻觉吗?
这些电影究竟缺了啥,让人感受到一种谎言的空虚?
答案并不难找:这个年代的编导演,缺的是一种历史传承的真相。所谓“主旋律”就是一种被红色画笔审核筛选批准的产物,一种政治宣传品,而非历史驱动下的生活消费品。
人们看电影,本来可以获取的是人口传授的共同经验,是知识分子反思真理的历史遗产,是文化递进文明的知识成果。或者说,是为中国人记忆古代,审视当代,追求未来的思想现代化之路提供一把钥匙,一幕理想光芒照耀现实的白日梦幻。
为啥就不能允许每个讲故事人用自己的生命与体验去揭示戏剧性的画面真相呢?
说来有趣,任何创作者在这个年代里多少都会涉及到上述5个故事的主题大意,这些故事都不是陌生的话题,也不是灵光乍现的个别巧思。这些主题恰恰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实内容。但是,电影没有指出的是,普通人如何运用现实的力量去排忧解难,如何运用知识真理去投入实践,甚至更为关键的是,电影忘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话题基石——就是“电影服务大众,服务公民社会”的这个事实。
“公民社会”,这个图画世界的真相,始终没有在我们国家的电影银幕上得到真实有效的揭示。这就必然以政治的名义下,会产生如此“粉红系世界”的一幕幕谎言来混淆黑白世界。
不知道多少编导演,会理解上述的批评观点?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