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海南尤其是海口,电动车管理问题成为地方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一块心病。

一方面,因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交通乱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秩序,到了非出重拳、下“猛药”治理不可的地步和程度。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短视频,海口龙昆南大十字,上班高峰期,随着绿灯的亮起,浩浩荡荡的电动车就像士兵听到冲锋号一样,场面颇为壮观和震撼。
一方面,在海口低收入、高物价的尴尬背景下,电动车因其低廉、轻便、易停,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即便家中有轿车的一些市民也选择再添置一辆电动车用来接送孩子、买菜等。在笔者身边,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在海口没骑过电动车的不算真正体验过海口的生活。
于是,问题来了,政府为了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开始加大电动车整治力度,赢得了舆论的广泛支持;市民普遍反映遭遇上牌难,限制了民众出行方式的合理选择。矛盾因此一步步走向白热化,不少市民纷纷投诉,海口一边售卖新国标,一边不给上牌,只知道抓人、扣车,这种状况已持续两年有余。
期间,笔者看到有新闻报道说,海口将违章电动车统统拉到距离海口约80公里远的琼山区甲子镇,导致不少电动车因电池续航问题根本骑不回市区,于是催生了周边村民“代取车”业务,一辆皮卡车拉四、五辆电动车回海口,运费大概400-500元,如此无形中提升电动车主的违法成本,可谓用心良苦。
为此,新华社还专门发过一篇报道:《这辆车,为啥让人左右为难?——海口暂停电动自行车上牌引争议的背后》。报道中提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暂停电动车上牌?官方对此的说法是:系统升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系统升级不可能长达两年之久,这只不过是整治电动车的无奈之举和托词而已。来源:三点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