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
“我并无特别之处,我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类,过着极其平凡的一生,世界上没有为我而修建的纪念碑。
但在一件事情上,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伟大和忠诚,
那就是,我用尽了我的一生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
如饕餮之徒对美食的向往一样,所谓思念,其实就是嘴馋。
如辣汤早已根深蒂固在海口人的味蕾里,那种隔三差五不吃不快的惦念。
今年海口的冷空气似乎来得晚了一些,且变化多端,一会儿暖阳一会儿风,路上耍酷的男生女生,虽然从服装上看不出冬的到来,但也缩起脖子迈开了腿。

这时候的一口辣汤,少了夏日挥汗如雨的酣畅,却让食客五脏六腑都暖和起来。
架在炉火上的钢桶里,汤头咕嘟作响,氤氲弥漫,这种勾人摄魄的香就连过路人都不免偷偷咽一下口水。
在水巷口,一天卖出1000碗辣汤、100斤粉、50斤腊肠的“姚记老字号”辣汤店,店主姚虹和老公刘南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6年前从父亲手里接班,姚虹就记住了爷爷在1991年店铺初开张时的一句话,“这是老街坊的生意,不能有马虎。”
为什么开店30年,生意始终红火?
姚虹认为,这是因为食材供应商30年来没变过,大到猪肉、粉条;小到酸菜、老胡椒等辅材,才能做到味道一直没有改变。

让她最得意的还是自家的汤头,这是辣汤的灵魂。高汤选本地黑猪肉和猪杂,加上文昌的老胡椒,慢火熬制。
由于没有用大骨,所以表面上看没有那种浓郁的感觉,反而有点清汤寡水的透亮,但入口的感觉却是把鲜提到了极致,辅之以看似平淡无奇的白切猪杂和瘦肉,带来的却是一种幸福的满足。

姚记用的辅材挺讲究,只用酸菜的茎,看似成本高了,但让酸菜这种质朴无华的食材,不但在庖厨之间有了一席之地,也让它作为调味品的功能不断地被推广和挖掘。

姚虹的店面是自己的家,没有租金的压力,让她有了些许轻松。从接手开始,六年没有调整过价格,至今仍是10元就可以吃好。

在水巷口有许多像姚记老字号这样的店,从店面到桌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初见好像“苍蝇小馆”,因为当年大多接待的是邻里街坊。

或大或小,总是坐得满满当当,一脚踏进,也就进了最市井的烟火气中。
我们以烟火为脉络,在小街小巷中搜罗的这些轻柔的非常传统的香味,对老街而言是记忆,对游客而言是新奇。
何为喜爱,就是“喜你为疾,药石无医”,就是“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爱情如是,生活亦如是!
对于食物来说,无非是被无数人深爱,也被无数人忽略,当一口入胃,心中一热,凭空生出些许“有你真好”的赞叹。
原创 深夜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