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兰区灵山镇北姆堆公园,不少市民选择携家带口来此露营度假,享受周末时光。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长宇 摄
此外,美兰区灵山镇黑山村的北姆堆公园引入大众体育、文创产品、小动物等多种元素,带火露营周边产品。而龙华区世纪大桥下的宽阔草坪,也带火了露营所需的帐篷、桌椅等装备租售。
品味艺术 艺术场馆助推文化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可以涵养一座城市的气质。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文化场馆建设、引进文艺演出等诸多举措,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艺术类小众游景点因此成为部分热爱艺术的游客最佳出行选择。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东新区的言·艺术馆时发现,艺术馆外围的覆土外立面朴实厚重,内围的玻璃、金属立面轻薄精致,为观者营造了一番别有洞天的视觉体验。馆内的玻璃盒子、尖顶高塔、狭长甬道、弯曲内墙等多种元素则提供了多样化的拍摄角度。“我们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海南岛的火山,同时考虑到当地日照时长的气候特点,让游客在空间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言·艺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建筑本身独特的空间美学带来独特艺术体验外,馆内举行的《你好,见字如晤》《苍山白屋》等各类艺术展览也十分吸睛,将旅游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呈现,满足艺术爱好者的游览需求。
在海口,文化艺术类小众游景点不仅依托各类艺术作品展览、文化演出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还将咖啡、糕点、文创等相关产品融入其中,在引领游客享受文化艺术熏陶的同时,释放出旅游消费活力。
近年来,海南省博物馆内,线香、冰箱贴、黎锦等文物相关文创产品成为该博物馆创收的新途径。走进海口湾标志性艺术建筑——云洞图书馆,端起一杯咖啡,静看潮起潮落,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随着海口湾畅通工程龙华段的全线贯通,万绿园、世纪公园、世纪大桥、云洞图书馆、钟楼、骑楼老街等城市地标串联起来,构建起了全民共享的公共滨海空间,因景色绝佳、各具特色,成为许多市民游客的休闲好去处。”龙华区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专家建议 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诸多小众游景点人气渐旺。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小众景点也存在着交通不便、“真容”难寻、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此外,因部分小众游景点缺乏相关文化知识解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也无法充分满足市民游客的旅游需求。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小众景点?2023年海口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发展个性化定制旅游项目。这也为“小众游”景点挖掘、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旅游的本质就是丰富生活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放松心情,丰富阅历、素质和文化水平。”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认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旅游需求,因此,应注重因人而异,将旅游人群按需求进行分类,根据不同人群精准推介旅游景点。同时,要把所有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网,形成网络优势,推动旅游网络化发展,从而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由于小众游景点的容纳度低,王毅武建议,小众景点应走发展“定制性旅游”道路,在开发利用时更要保存其独特风格和价值,保持景点原状,只在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下足功夫,不能进行大刀阔斧式开发。
“要把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讲好旅游文化故事。”王毅武建议,根据小众游景点的历史文化意义,可制作一些宣传画册、照片等文创产品,一方面让市民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到景点的文化价值,增加旅游获得感,另一方面,可不断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