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年的女生到底比男生成熟多少?
不久之前我认识了一对情侣。他们比我高一届,都是在念大三。年轻的时候就听说女生心理年龄比男生要大三年,他不信。
大一大二的时候还好,一进入大三双方开始经常吵架,而且吵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如果他真的很幼稚,那么他们早就分了,因为他肯定会认为吵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方经常作死。但是他意识到问题的根本不是他们两个的性格不合,要不然一年前都浮现出来了,而不是现在。
某个深夜,他们互道晚安之后挂了电话。
“晚安”是说出口了,但他还是睡不着。因为有些事情不讲清楚就会像你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送到的快递一样,你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等下去,又怕送到的是一个空的快递。
在床上转了半个小时之后,他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马上通了。
他问:“怎么还没有睡?”
她说:“睡不着。”
他说:“为什么?”
她说:“我讨厌你现在的样子。”
他说:“怎样子?”
她说:“一副无忧无虑,及时行乐的样子。”
那晚他们讲到半夜四点,舍友们早就睡了。
整个宿舍只剩下电话那边坚定而又难过的声音:
“我知道我最近发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脾气,因为你越开心我就越气。每次问你毕业以后做什么,你都说你有什么就做什么;我说房子车子怎么办,你说到时候再看;我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任何资本去评论你。但男生跟女生就是不一样,你懂吗?”
男生听完后一言不发,进入了死寂。
女生哭了,是啜泣,哽咽让她说话变得断断续续,我一开始没听懂她到底在说什么,后来问起男生,才知道她说的:
“而且最难过的不是等待,而是等不到。”
因为等不到,所以故事的最后是他们分手了。分手时还来了一场闹剧,我舍友舍不得,用尽一切办法去挽回她。他甚至用了“发奋”来作为最后的武器,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六级单词,到了晚上一点钟还在准备考研资料。
但都是徒劳,女生最后发来了一条信息:“算了吧。”
男生便放下手中的书,回到那个凌晨两点还在玩手机的日子里。
其实现在回想起这件事,会发现这一切当然只能是徒劳,因为那个成熟的女生才不希望他连奋斗都是为了她。这种奋斗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得到后又会再次懈怠。
她的担心,我能理解,所以我也能理解她的决然。
可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只因为其中一个看得更远一些,便错失了对方。
这种故事无论听多少遍,都还是觉得有些遗憾的。

二、
熬夜的人都不怕死吗?
凌晨三点半,刷到一条朋友圈,有人问:“还有活着的吗?”
我平时很少评论,但我毫不犹豫地敲上了“还有”这两个字,即使我和他一点都不熟。
熬夜的人其实除了占有比常人更多的夜晚时间之外,内心的情感流动也比白天翻了个倍。他们内心一边为抢来的时间窃喜,一边头疼不已。我们趁着这时候看剧刷微博,其实也不干什么有意义的事,但就是不愿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同时,在夜里找到陪伴也是很难的,大家第二天有课有考试,大多这时候已经睡了。但独自熬夜就像干坏事的时候没人一起,是一件很让人惶恐的事。
以前看到过一个微博说:“晚上过了那个该睡的点还不睡,神经就会特别兴奋,于是要么靠着微弱屏幕光消磨无聊,要么对着天花板懊悔。”
上面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甚至在脑子最活跃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神经的抽动。但那一刻,其实我们是怕死的。
尤其是看多了那些年轻人熬夜猝死的新闻,更是推人及己,四面八方涌来恐慌和害怕,但随着那阵抽动的过去,一切又重归平静,我们又继续对着把脸照得彻亮的手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夜间战役。
所以我要告诉他,还有人和他一起危害健康肆意妄为地从命运手里抢夺多一些时间,用于娱乐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好让他觉得不那么愧疚不那么寂寞。
不过那晚他并没有响应我的安慰,反而在第二天的早上十一点回复我:“你回我的时候,我刚好睡着了。”
我开始思考这无止境的熬夜都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们终于熬过了目中无人勇往无前的三年高考,所以我们才会在二十岁边上的大学宿舍里使劲躁着吗。
因为脱离控制了,所以尽情挥霍。
三点睡七点起,护肤完了接着熬,断电也限制不了我们的想象力。今晚双十一,我们熬;明天高数考试,我们熬;深夜有球赛,我们熬;喜欢的人不再回复,我们熬;喜欢的人回复了别人,我们也熬。
最后我们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把“修仙”从暗号熬成了热门词语。
不过直到我去年得了神经衰弱,变得没法社交没法静坐没法思考也没法抱怨,我才知道,
这一切都只因我们暂时仍然处于健康状态。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要多大的病才能让我们痛改前非?
答案是未知。
我知道现在生病,或者说生大病,对我们这群虽然没什么朝气但一肚子火气的年轻人而言,尚可以称之为小频率事件,但很快,随着袋子我们不断取出袋子里的绿球,又不断丢入红球,最终我们取出来的,就都会是红球了。
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我们对健康的大手笔挥霍本质上是对手中剩余时间的挥霍。我们不怕,因为觉得放肆几年之后还能补,现在的狂欢是为了不留遗憾。但让人恐慌的是,你不知道时间会停在哪条路边,会是终点线那吗?如果我们的车不断漏着油,究竟还能开到哪?真的不害怕生命突如其来的刹车吗?
我把这些问题都丢给那个满嘴“修仙”的师弟,他左手握着一点点的波霸奶茶,右手正在打字安排部门工作,看我在等待,他回过头望了我一眼,说:
“怕啊,但也没在怕的。”
三、
“90后,从月光族变成月欠族。”
今早起来,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么一句话,文字下还贴着一张花呗的账单,心里不禁也咯噔了一下。
但看到至少十几个共同好友在上面点的赞后,又像被快速打进了一支镇定剂,偷偷对自己说一句:“没事的,反正大家都这样。”
只有在每个月自动还款的信息发来时,才会“嘶”地一声倒吸一口冷气,皱着眉头问自己,怎么又欠了那么多,开始过收敛一些的生活。
不过通常外卖还吃不到几天,便又在某天晚上,在某家新开的火锅店大快朵颐,全然忘记了要痛改前非的誓言。
在80后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月光族”这个词开始火起来。
没想到,到了90后身上,已经升级成了“月欠族”。
神仙水做营销时,情感博主说,女人的青春很短暂,要投资自己,不要在意眼前的百来块;
又告诉你,好看的女生都是用钱烧出来的,自己赚的钱自己花,变得漂亮气质有何不可。
最近双11快到了,互联网上又是一片热腾,花呗给了临时额度,淘宝上到处都“立降”“狂抢”“一年一次”这样吸人的字眼。
每天刷个微博,都能接触到好几条“好的生活品质”“活得开心一点”“记得犒劳自己”这样的广告文案。
每每看到,都不禁一阵头晕。
平时也常常能看到女生们互相安利的模样,像个超强的金牌销售。
谁买了个拍照无敌好看的相机,在朋友圈发多几张照片,过两天就能看到公司里出现另一部同款。
当然,事后也同样能听到后悔的声音传出:“啊呀,这个月怎么又花了那么多,不行不行。”
这个时代,无时无刻都在刺激着消费。
像见缝插针一样,谁都躲不过。
大家当然知道这是不行的。
其实没人真的傻到随随便便就被蛊惑。
只不过,那些过度消费带来的苦果,总是比买到东西时的爽快来得晚一些。

其实很多时候会为此懊恼不已。
会突然想起小时候被大人带去商场,看到货柜上的玩具时,露出的喜爱眼神。
大人们会拿着其中一款告诉我:“今天买了手枪,就不能再要四驱车了,而且这个月也不可以再买玩具。”
之后我会在收银台面前,纠结许久,深思熟虑之后,把没那么喜欢的玩具忍痛从购物车里拿走。
而现在这个年纪,恰好是刚刚掌控到自己财政大权的时候,再也没有人会拿走手枪和四驱车,让你只能从中选一个。
我们像被解放了一般,冲进商场,把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好东西,都纳入口袋里。
分不清「需要」和「必要」的我们,只会把它们统统归为「想要」,然后付出代价。
在欲望,刺激,和浅薄的工资条面前,月欠已经成了年轻人的常态。
比起喊着要让能力赶上欲望,其实调整好心态这件事,也许要来得更加重要。
毕竟任何好东西,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
毕竟「想要」这件事,也是永无止境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