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探源之姓氏篇——海南邢姓 华夏望族
海南经济报 http://www.hnjjb.com 2007年8月22日 08:07
(欢迎邢氏兄弟加入琼州邢氏QQ群:14678121)
邢氏家族乃中华民族之一员,人口虽远不及李、赵、张、王等大姓,但亦人才辈出,令人瞩目。自春秋以来,各个朝代,均有邢氏先贤涌跃起间,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过积极贡献。邢代称得上华夏望族之一。
琼州三贤 一鼎三足
海南在明代文化教育鼎盛,人才辈出。在明代举行的89科殿试中,海南进士及第者39科64人。其中就有被史称为海南一鼎三足之一邢宥。
邢宥,字克宽,号湄邱。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明代政治家、学者。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
邢宥生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小时候就聪敏异常,五岁读《三字经》,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初露治国齐家之志。入乡校时,每次月试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岁补文昌****员,26岁乡试中举,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二甲进士第。
邢宥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在学问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中非常喜欢读书写作,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传世,对于海南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将其同海瑞、邱浚誉并列为海南三贤。邢宥为官时犹以善断疑案而著称,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他在监察御史任上,正逢太监王振家出事被抄家。当时有人诬告王振的家人孙太安藏匿钱财,牵连20多人被捕。朝廷特派邢宥与锦衣卫官于信审理此案。于信主张立即没收孙家财产,并横蛮地威胁说:“不然,祸立至。“邢宥沉着果断,秉公办事,经过多方周密查核,证实该案纯属伪造,从而挽救了数十个民众的性命。赢得当地人民拍手称颂。
邢宥还非常善于谋兵用计。景泰五年(1454年),邢宥出巡辽东,发现沈阳军官中有50多人偷盗官府储藏的物资。邢宥考虑到沈阳三面受敌,如果对这些犯错误的军官都从严惩处,一旦敌人侵犯,将无人带兵守城。他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只罢黜为首的两名军官,罚其余的守城,城守得好,立功者可以赎罪、受奖。没有多久,敌人果然侵扰沈阳,这50多名受从宽处理的军官英勇杀敌,护城立功,使沈阳化险为夷。
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苏州大水,“民饥,不待奏辄发米20万斛以赈”,救了40余万灾民。同僚对邢宥这种专擅的做法深表忧虑,但邢宥颇不以为然,毅然说道:民命危在旦夕,如果等待呈报批准才开仓救济,那就来不及了。专擅之罪,我一人担当。邢宥此举,得到明宪宗的谅解,对他“赐勒褒奖”。苏州民众对邢宥更是赞颂不已。因为邢宥“素廉介,及治苏,严而不苛”,所以被宋杰“荐于朝”,提升为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成化二年秋,又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御史,巡抚南畿,总督兵民财赋,兼理浙江喜湖抗三府粮储。邢宥在任期间,经常“询官治,察民隐,奖廉能,黜贪懦,枉奸宄,抑豪右,事无微钜,靡不悉心”。据《明史》记载,邢宥罢黜不称职的属吏共170余人。同年冬季,邢宥兼理两浙盐政,“法罪伪造”。
成化五年,53岁的钦差大臣邢宥,巡抚江南浙江二省,“凡一应军务,民情利病,官吏黜陟,悉所从宜处置,免其先奏”。成化六年,邢宥正式向朝廷请求辞官,经再三请求,皇帝才批准了他。邢宥辞官后,回到故乡文昌市水吼村,在东昆港北湄的山丘上盖了一间“湄邱草亭”,以读书写作自娱,因此自号“湄邱道人”。虽到晚年,仍手不释卷,“足迹未尝至城市”,著有“湄邱集”十卷,今存二卷。对邢宥的著作,海南明代大诗人、大学问家丘浚评道:“诗文虽少作,然作必有意趣,不为无益之语,字画亦遒美有法”。
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五月二十日,邢宥寿终正寝,享年65岁。邢宥病逝后的第二年,宪宗命礼部备牲仪,翰林院撰文,遣官谕祭葬于铜斗山之阳。邢宥墓位于文昌市文教镇铜斗村的铜斗山南面,座北朝南,是邢宥与夫人林氏异穴合葬墓。墓占地750平方米,分前庭、阳埕、拜亭和墓穴,地面有神道、碑碣、列兽等,是一座大型明墓。“文革”期间,邢宥墓穴和石刻列兽一对。虽面目全非,但慕名前来瞻仰的海内外游客常年有之。现文昌市政府对邢宥墓进行修复、保护,让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看到这座明代著名贤臣陵墓的原貌,成为文昌市一处重要的旅游景观。
邢宥与邱浚交谊甚厚。邱浚自京师奔葬时曾到文昌水吼村探望邢宥,邢宥为邱浚送行至琼山与文昌交界处的胡芦铺(今大致坡镇),后人为了表示对他们友好情谊的纪念,特地修建了一座“约亭”,此亭位于琼山市大致坡镇南侧。
海南邢氏 根在开封
邢肇周、邢肇文兄弟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据海南邢氏家谱考证,宋建炎年间(1127—1130),宋高祖赵构南迁建都浙江临安(今杭州)为南宋之一年,资政大夫邢肇周(邢氏族人称其为“十二公”)、州长兼纲使(掌粮官)邢肇文(邢氏族人称其为“十三公”)兄弟俩为逃避当年战乱,兄弟两人南徙,途经闽(福建)潮(广东潮州)旋即渡海来琼(海南),兄邢肇周居文昌东阁观霄村,弟邢肇文居东阁水吼村(今水吼村划归文教镇管辖),由此,邢肇周、邢肇文兄弟落籍琼州(海南)观霄、水吼二村,成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邢肇周之子邢宣议时任文昌知县,邢肇周第三代嫡孙邢禄(邢宣议之子) 字梦璜。生育四子:子才、仲才、挺才、万胜。南宋咸淳一年(1263年)独携第四子万胜到崖州赴任万安知军,宋末定居乐东县黄流镇,成为乐东县一带邢氏始祖并发展成为又一邢氏家族分系,有《邢氏万胜家谱》流传于世,陈安人(邢禄之妻)以及其余三子(子才、仲才、挺才)与邢肇文(迁琼始祖“十三公”)继续留居文昌成为海南邢氏主系,其间,子才迁往文昌昌洒昌列村定居、仲才迁往文昌东路蛟塘村定居、挺才迁往文昌昌洒淡水定居。
据海南邢姓子孙进士邢宥的“谱蝶小引”称:“邢以周之封国受姓,在河北邢台,其居于琼者,先世相传以梁开平间,有仕为武以大夫者,其后家为汴(今河南开封),宋建炎中避地南迁”、“琼之邢氏,今有二族尊卑长幼世存名称,皆谓同出于经武,同迁于汴。”
可见,邢氏迁琼祖始祖邢肇周、邢肇文兄弟系武经大夫之后,海南邢氏之根在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