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镇。
在崖城孔庙门前也有一条老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海南著名的老街之一。
据考证,崖城老街始建于明代。在历史上,崖城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商埠港口,驻有水师,设有炮台,从南北朝起置郡设治,自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
《三亚市志》记载:乾隆二十年(1752年),崖城已设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店铺30多间,有布店、酒店、首饰店、书店等。
可以想见,昔日崖城老街上商铺星罗棋布,会馆商贾云集,满街人摩肩接踵,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现今,崖城老街的路已经改成平坦的水泥路,水泥路面两边至今都保留着许多很有特色的老式建筑,夹杂在新建的楼宇屋群之间。这些老式建筑都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风格:两层或三层砖瓦结构的楼房,正面一楼都有一个宽敞的骑楼走廊,群落特色鲜明,这种古建筑风格,尤其是棱角分明的房檐,在三亚是独此一处。
崖城的骑楼风格是从福闽、粤桂等地移植过来的。因为从唐宋开始,福建、广东等地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许多人在南洋经商,把南洋的民居风格也带回家乡,在移民崖城之后,又将其民居风格带到了这里。因而,老街的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西方古代建筑与福建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古骑楼,虽斑驳残损,墙面剥落,花饰残缺,墙面屋顶树草滋生,但其建筑风格却赋予它极大的用处。沿街的骑楼长廊即可避风雨,防日晒,底层又可作店铺,楼上则住人,商业性十分突出,典型的商住房,长廊式“排店屋”。
骑楼一层的店铺迎马路的一面无墙,晚上闭店时用门板一块块插上落栓即可,二楼则是办公室或家眷居住。骑楼在崖城老街也当属最为精美壮观的,见证了民国初期作为南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海南的辉煌历史。
老街两边,除了骑楼,还有黑砖黑瓦且很破旧的老店铺,马路的路面高于屋内地面一尺多,有些房屋的外墙早已倒塌,露出里面糊墙的老报纸和解放前残破的伟人照片,有的房子倒塌后露出邻居家的山墙,古老的墙壁上画的广告“仁丹”清晰可见。
几百年过去了,崖城老街残留下的骑楼,由于常年失修,未得到很好的挖掘或保护,这些骑楼残存街区的规模远不及海口的老街,其实,在三亚崖城老街在二十多年前还较为完好,成街成巷,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记录片《民国第一街》,规模还蔚为大观,而今已所剩无几了。
残留的老房子还断断续续地兀立在这条日渐改观的街道上,就像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一样,曾经的店铺早已不复存在,但老字号还在房上的栏匾上存留;曾经的老屋翻新了,但老屋的格局和样式还依稀存续……
岁月就这样,在这条河床似的老街上流淌着,刷洗着许多,留存下许多……
漫步老街,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

古老的骑楼

老街上的人们生活得悠闲自在

老街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渐渐隐去......

老街的旧貌正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