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2月16日报道称——
重修明代琼州府城很有必要
2月9日,《海南周刊》“海之南”专版关于海南古城规划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人致电给海南日报记者,就是否应该重修明代琼州府城这一提议,除了个别读者认为城市在发展,修复古城劳民伤财外,大多数读者、网友和专家都持赞成意见。
古塔背后还有故事
2月9日下午,读者陈万发先生拨通海南日报记者的手机,称美舍河不但是护城河,还是古代海府地区的一条重要运河,北来的物资都是通过美舍河运到州府的;他希望以水上旅游方式恢复美舍河古代水上交通景观。
报上介绍的古塔年代也很久远,《琼州府志》里有所记载,民间传说当年海瑞的灵柩经船运至此时,曾在塔旁停留数日,府城百姓闻讯纷纷前去吊唁。根据陈万发的提供的线索,海南日报记者查阅了道光《琼州府志》,得到了古塔的一些信息:“明昌塔,在城东北三里下窑村。明万历间,知府涂文奎、给事中许子伟募建。”
陈万发是府城人,他曾从当地老人那里,听说日军侵琼时,一度想拆掉明昌塔,获取石头修建机场,不想刚拆了上面三层,发现底下盘踞着一条大蟒蛇,怎么也赶不走;日本人很迷信,认为是神灵不喜,于是只好放弃;至于古塔彻底被毁,那是后来的事。
读者呼吁:重修府城明代城墙、古塔
南海网的网友留言称:府城本来就是海南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非常有必要向国家申请立项,重修明代城墙。
原籍东北、在海南已经居住20年的赫先生,走过国内不少地方,府城的石头城墙的确具有独一无二性,修复起来定是海口旅游的一大亮点,如果资金不足,可以一段一段地恢复,总有完成的一天。他还在电话中建议:“古塔也有重修的必要,而且可以修得更高更大,不仅仅是7层,中间可以安装电梯,让游客登高俯瞰海口市景。”
2月10日下午,60多岁的海口市民梁振荣希望重修府城的梦想能够实现,他还在电话中用10分钟提了9条建议,如“一里三贤”丘濬、海瑞、许子伟(或郑廷鹄)的古代名人故居,体现移民文化的会馆和民居,忠介路上具有巴洛克风格和南洋风情的建筑等等,都是亟待抢救和重现的历史文化元素。
专家建言:大城市和小街区兼而有之
“文物遗存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载体,人们对历史遗产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也就是现代社会是从传统走来的,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而不是割断过去与现在的关联。因此,我对重修府城的提法表示支持,千年古城不能丢弃。”从事海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多年的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说。
他告诉记者,现代海口的城市建设需向古代府城吸取营养,譬如绣衣坊、达士巷等这些始建于北宋的“七井八巷十三街”小尺度街区,是农耕文明的遗留现象,古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方便、舒适又惬意;现在的海口不一定都是大马路、大街道,不一定非要废弃这些小尺度街区不可,可以做到大城市和小街区兼而有之。
周伟民建议:“虽然府城的古城设施经过60年的拆建,已经不成系统,但内部机理仍然存在,衙门和学府的所在还很清楚,作为海南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府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重修府城不能操之过急,需按规划一步步地实施,以免留下遗憾和败笔。”
2月9日的报道链接如下——
http://hnrb.hinews.cn/html/2009-02/09/content_102443.htm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