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红雷[1]
万泉河之阳,五指山之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此古村,以文著称:会同县学二十额,大礼一乡十八廪,[2]乡中文脉何处觅,问字大园有古音!此地文化,肇始梦祯,明代举人,江津县令;养子公允,耳提面命,歌书采芹,[3]家无白丁;以宣建堂,风气蔚成,家家墨香,户户书声!明清秀才五十一,举人贡生赐文林;[4]学正训导化南粤,内阁中书誉京城;[5]民国翻开新文化,走出十名大学生;莘莘学子代传代,海内海外数不清;琼海国内四博士,三位才俊出此村![6]华侨慷慨乐助学,教师甘心做园丁,专家行行出状元,报国报家扬英名。噫!岂是庄生意[7],鲲鹏徙南溟,扶摇九万里,展翅御长风!
大园八景诗
龙首宝山
梦祯公允以宣贤,
竭虑殚精立大园。
龙踞山川形胜地,
俊才辈出脉相连。
石泉古井
掘井及泉善始终,
水连四海本源通。
泽民润土子孙健,
文气悠悠蕴此中。
中书遗韵
琼崖才子上京都,
应试恩科载誉殊。
道是机缘君莫忘,
当年挂角读诗书。[8]
神庙古榕
绿幛撑开一片荫,
丰姿绰约秀长裙。
扎根故土经风雨,
携手威神护庶民。
社稷神威
远古遗风尚可闻,
土生万物即为神。
今春许愿来春报,
福祸不离善恶心。
公婆双石
和谐天地有阴阳,
夫唱妻随米谷香。
公语俭勤兴大业,
婆说守信福绵长。
书山石路
幽幽古径伴书郎,
代代英才志气扬。
走过弯弯石子路,
征程万里不迷航。
泮水馨风
沧海桑田几变迁,
飞檐明月总悠然。
百年望族开新貌,
四海子孙恋故园。
--------------------------------------------------------------------------------
[1] 黎红雷,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籍琼海泮水大礼大园村。
[2] 廪生:明清时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
[3] 采芹:见《诗经·鲁颂·泮水》。古时学宫有泮水,可采水中之芹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
[4] 秀才:明清时代泛指府、州、县学的生员。
举人:秀才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
贡生: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文林郎: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
[5] 学正:清代州一级所设置的主管教育的官职。
训导:清代府一级所设置的主管教育的官职。
内阁中书:清代在内阁中所设置的相当于秘书的官职。
[6] 见《琼海县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7] 见《庄子·逍遥游》。
[8] 用隋末李密“挂角读书”典故。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