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如愿前往被誉为海南四大古村之一的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
人文风光两蔚然
当日上午,微雨初霁,三面环水的文山村雾气蒸蔚,隐隐绰绰,放眼一望,疑似湖心有仙山,果然具有古典意蕴。羊山地区本因火山岩地质,缺水严重,而自然造化似乎独钟文山村,让其山塘遍野,湖泊星罗,独得水之钟灵毓秀。
文山村离海口约30公里,共居住2600多人,绝大多数姓周。据史料记载,文山村渡琼始祖为南宋绍兴时进士、翰林学士周秀梅,卜居遵都图秀梅里(今遵潭镇)。四世祖周榘(1225—1274年,解元登进士)始迁员山里(后改名文山村),距今已700多年。
员山里后改名文山村,恰是因为明清时期村里文人辈出,俊采星驰,先后走出了周宗本等近20名进士、举人,贡生、秀才则不计其数,更有“父子翰林院,兄弟进士科”的美谈。据《琼山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初年,巡抚巡视至员山,见近百人身着官袍士服鱼贯迎迓,不禁称奇说:“此何地耶?人文若此其楚楚耶?”自此,员山逐渐被称为文山。
文山村落布局别致。三面皆湖,清亮的涟漪拂动低垂的古榕枝须。村庄与外界的通道,除了陆路,主要靠偃卧在湖面的四座石桥(现用水泥加固)。村中甬道纵横,据说整体设计呈太极图案,有阵法之精奥,乍到者多迷路。冯白驹将军当年曾在此打游击战,日寇屡屡迷路,恼羞之下竟下令焚烧了不少房屋。
如今青砖黑瓦的房屋群又重现鳞次栉比的景象,随处可见的古榕树下,村民或者在乘凉的石凳子上卖些小商品,或者闲逸地拣选刚从地里拔来的蒜苗,整理成捆以便运到海口去卖。千百年来,重文化的品格已经内化成村民的一种人格修养。村中无论老少,见人既微笑让道,又诚恳相邀,平时则闲适地消耗着一个又一个都市里看来紧巴巴的日子。湖边的5口古井旁,鹅鸣刚歇,捣衣声又起。
古时牌坊随地见
进入南头文山村,在村委会办公室前面的平坝上,明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进士周宗本的牌坊就散落在草丛中,与牛粪为伍。匾额只剩半截,“进”字尚可见,旁边小字处已被风化,隐约可见勒以“正德××科赐进士第原任工部郎中周宗本垂×”的字样。
明清之际,文山村科甲联芳、官员济济,就先后树起14座进士、举人牌坊,以为表彰,也为勉励。但如今多已散落难寻,仅少量在文革中被村民保存下来,但多也残缺不全,有的还被用以筑路铺桥,或围砌猪圈。在村西20米古村墙旁,也有一座破损的进士坊,但匾额已经不在,四个圆形的石基基本完好,坊柱和支架或断或裂,在一大堆草木灰旁,显得凌乱不堪,萧瑟不已。
村北和村西分别建有周氏的新老祠堂。村西老祠堂是斜门入内、一堂三进的式样,相传是明代木质建筑,但后世几经修补,用料多已替换,已非纯粹的明代建筑。只有里堂的中柱仍是明代材质,班驳的黑梢硬木,敲之铮然作响,从明代至今,柱身虽然遍布刀砍火烧的痕迹,但挺立如钢,并不变形。外堂的对联是“濂溪世泽,太史家风”,相传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迹。其点划的描摹已经很粗糙,应该是后来不懂书法的人所临摹的,但远看,董其昌书法平正的架构风骨还在其中。这八个字在村北新祠堂的外堂也有,只是新祠堂已改成砖结构,耀眼的瓷砖布满墙身,古韵已不存。
绕村有5口古井,最出名的是清宣统元年重修的玉露清凉井。古井大多水质清澈,也有的已经废圮不用。古墓则难以胜数,古墓碑遍地可见,或者围在古榕树下成了乘凉的石凳,或者被刻成象棋的棋盘,更多的则用来铺路,就连“禁止污秽”的古告示牌也不能幸免。
对于文山古村文化的保护,2003年时任海口市委副书记的张松林曾批示“文山也有办旅游的优势,比如三面环水,遍地绿荫,有桥、古榕、火山石,还有淳朴的民风……”如今,文山村村委会也意识到保护古村文化的意义,着力整理资料、改造卫生环境等。近来,随着一批热心人士的牵线,不少战略投资商正前往考察。热心人士认为,引进投资的前提是投资商必须有资金实力、开发经验和严谨的古村文化保护方案。对此,海口市政府副秘书长朱东海当天在现场也表示,文山古村文化的开发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古村文化当自灭?
古村的保护意义在于追忆文化的根性和人口史料价值。而反对古文化保护的鼓噪不时在耳。当然,说古文化也应当物竞天择、自生自灭的观点是荒谬的。
一个文化意识里无根的种群,是短视的,也是短命的。况且,人的行为本身是含有盲目性的,工业文明的局限性,人的短视使战乱频仍、萧墙交恶和计划生育使中国度过最困难的发展瓶颈期都是正反的明证。让古文化自生自灭的主张,还会走向更为恶劣的僵化的方向——人的社会关系的物竞天择。古文化自生自灭的持论者必定说,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不应向上流动,弱势者存在的意义就是“老鼠”;而老鼠唯一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给猫吃的。脱离了给“猫”吃的命运,弱势者本身是无意义的。
而人类在自然选择中获胜,靠的却恰恰不是尔虞我诈,而是群体互助。可见反对古文化保护、只关注GDP的小数点的人,其用心之险恶。
况且中国的古文化保护中,很多都涉及了传统农耕社会里的事理原则。古人读了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很少涉及技术专科(不懂农田水利、城市规划、盐铁生产、作物高产等),但通过科考即可为官,照晚近被普遍认同的专家治国思路来看,必定不可思议。其实,奥妙在于是否明事理。特别是封疆大吏、部门首脑,可以不懂具体事务,但必须明事理,理通则政通,这是单纯的技工难以具备的素质。实践也表明,专家治国的思路有其激赏创新的优越性,但也容易出现制度的缺陷,从而导致腐败。而技术的负影响恰恰需要“明事理者”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来节制。
如今的现实是,古文化比“老鼠”都不如,因为它本身是无法自我保护的,它需要其人格化身。因此,任何有志于古文化保护的人,他的意识底层关注的必是: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明白了这一点,人际的和谐和在自然选择中的同舟共济才有实现的基础。从人民网海南视窗海之南社区的三次古村探访活动倍受关注的情形来看,人的心灵史中,文化记忆也不是一钱不值的,不是渺不可及的。
对于文山古村文化,正确的选择仍是,在开发中保护。其中的开发,当局限于卫生整治、旅游品牌的创建,以及文化古迹的修复和标注。与中原地区相比,海南的历史文化古迹本身就不多,因此开发和保护的工作就尤其应当慎重。“人苦低水平开发久矣。”低水平开发丧失的不仅是游客源,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