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特点
家谱收藏多为新版家谱
海南自建省以来许多华侨纷至沓来,在省内“寻根问祖“,掀起编纂族谱,家谱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南省较大的姓氏陈氏,符氏,梁氏等五大姓氏均已出版新版家谱的首卷及分卷的一部分.纵观海南省目前的新版家谱,大部分均为精装本,但有些姓氏的族谱在编纂过程中出现了不交费就不注明该支系后代子孙的情况,从而使新版族谱存有
世袭图不连贯的特点.
家谱收藏集中在个别图书馆及私人收藏家处
在编纂《海南家谱总目》对海南收藏家谱进行调研的过
程中,我们发现家谱收藏较集中的是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海南省档案馆由于历史悠久存有珍贵的家谱、海南澄迈县图书馆、海南琼山市图书馆、.可收藏有海南家谱最多的却是私人收藏家周伟民教授夫妇.
家谱收藏有雷同现象
海南省内新版家谱有些姓氏均对各大图书馆进行赠送,致使家谱收藏有雷同现象.个别姓氏的新版家谱由于包装精美价格昂贵,使图书馆无法对其进行收藏而出现断层现象.
存在问题
政府保护力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图书馆或私人收藏家进行家谱收藏时没有得到海南省政府的支持.至今海南省文体厅尚未形成对家谱进行保护的相关文件,对家谱收藏后进行保存工作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些图书馆将家谱复制后仅将之摆放书架,束之高阁,没有引起重视.
家谱收藏者没有形成让图书馆代保存的意识
由于私人家谱概不外传的通则,使得今天能得以保存的家谱极少,且弥足珍贵.海南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私人收藏的家谱不愿意让图书馆代保存.海南省两大姓氏家谱出版发行后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多次派专人登门拜访均无法达成共识.这给家谱保存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家谱收藏力度与各图书馆的领导决策有关
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海南琼山市图书馆,海南澄迈县图书馆三所图书馆是收藏家谱较多的图书馆.这完全得利于这三所图书馆的馆长对家谱收集的重视.海南博鳌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性会址后,许多华侨纷纷回琼“寻根问祖“,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领导充分重视这一现象,特开辟“家谱,人物“收藏专柜,发动本馆同仁不辞劳苦遍踏琼岛,走访乡
贤,或多方开展馆际协作,收集省内多种家谱,从而使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的保存及利用独具特色;琼山市图书馆馆长则亲自上门索取家谱并复制;澄迈县图书馆馆长高度重视家谱的收藏,该馆每年经费相当紧缺,但在2001年却投入几万元对海南省澄迈县的家谱进行收藏,走访了乡镇和许多私人收藏者收藏了多种家谱.因此,海南省各界应加强对家谱保存的宣传力度,从领导到基层都重视家谱的收藏,家谱保存工作才能出现新的局面.
海南省家谱文献抢救策略
家谱是一种特殊文献资源,它记载的虽然是某家族人事及历史,但反映的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它是“非卖品“,是“严禁公开,内部保存“品.正是由于它的不公开性,致使此宝贵文献资源严重流失,甚至失传.海南省档案馆现存解放前的家谱文献均是捐赠品.笔者以为,海南省政府及各大图书馆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抢救民间谱牒.
一、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广泛动员,宣传现代化传播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是公众接受新事物,新文化,新思想的视听窗口.通过电视,广播电台,因特网,报刊杂志这些媒体发布家谱文献的调查搜集消息,号召那些有家谱的公民提供家谱原件让图书馆将其复印,影
印.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孙氏家谱》就是通过校园网得以收藏.这样做覆盖面最广,收效也快.
二、通过行政方式拟文发函,召开会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查行政是政策,工作计划及行政命令形成的核心,通过行政手段加大力度,能更好更有力地收集家谱.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海南省文体厅拟文发函,直接发送到省内各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责成其协助调查搜集辖区乡镇及个人收藏的家谱文献,从而得知澄迈县,原琼山市等图书馆的收藏情况.海南省内各大图书馆必须加强联系,实现馆际家谱文献资源优势共享的良好局面.海南省文体厅可召开全省家谱文献调查搜集专门会议,宣传家谱调查重大意义,宣传民族政策,鼓励各界人士将其所藏家谱公开,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并着手整理著录.
三、对私人收藏者的采访登门拜访,电话采访相结合.有目的地采访德高望重的学者,专家,寻找当地名人名门居住地址,后裔所在地,派专人拜访或电话采访,调查收集他们的家谱.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先生于2002年1月回海南儋州探亲,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得知这一消息后派专人登门拜访,获得了阮先生的家谱并复制之.
四、成立家谱文献调查研究开发中心
海南省政府应成立家谱文献调查研究开发中心,争取专项经费,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负责全省各市县图书馆等收藏机构家谱调查搜集工作,处理购买,复印,费用等问题,把调查搜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解放后的家谱,有铅印,影印,油印本的,可按普通图书采购方法,以交换,购买,呈缴等手段予以搜集.
![]()
海南族谱历史网 http://hananhistory.tianyabl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