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各位对黎族文字的问题都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可谓智者见智.但总的看来,对以拉丁字母创制的黎文持有意见的多,主要的原因是强调黎语方言多,不宜拉丁化.
我是操哈方言哈应土语的人,在这里也想谈个人的看法:第一,方言多不是原因.大家知道,汉语是世界最为复杂的语言之一,方言之多是世界罕见的,方言与方言之间几乎无法交流,只能以方块汉字的形式出现才能交流.但在“五四“运动后,特别是解放后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推广,而且以国家宪法确定下来.到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再借用汉字而直接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了,方块汉字渐渐成为仅是一种纪录语言的文字,可见方言多不是主要原因;第二,黎语方言的差别是最少确良.楼上不少同仁把方言差别也当做原因之一,其实相对汉语、彝语、苗语、壮语、哈尼语,瑶语等等,黎语方言的差别是最少的,有共同的语法、共同的发音、共同的词汇,差别只是声调的高低和一些词汇的变异,但有对应规律可循,掌握了对应规律,黎语的其他方言也可懂百分之八十以上了(加茂方言除外).第三,拉丁字母也可以成为黎文.1956年创制的黎文是当年我国多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调查黎语的分布情况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创制出来的,它是科学的.黎文不难学,拉丁字母不难记,懂黎语的人学起来会更快.它之所以推广不起来与当年反地方民族主义有关,接下来便是文化大革命,后来黎文就不再被人们提起.
从我们对黎文的的争论中,使我想到了黎族的凝聚力问题和向心力问题.我们老是强调自己的正当性,为什么以这个方言为基础?为什么以乐东的保定话为标准音?等等,如果这样缺乏更多的包容、理解、互让和前瞻性,那么我们最好什么都别做.如果汉语普通话也像我们今天争议的黎文一样,为什么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京人才占全汉族人口的几个呀?那么普通话也不可能在全国推广起来.我很同意“文字都是人工创造出来的,但都有一个推广的过程,而且是由国家强制使用”这一说法。如果黎文早在五十年前就被国家强制使用,被当时的自治州强制使用,就不会存在今天我们的争议了.请看壮文、景颇文、佤文、哈尼文,这些文字是和黎文同时创制的,有的还稍晚,但人家的今天已推广起来,而且有自己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如壮文,这就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结果,所以人家今天已经不存在争议和推广不推广的问题了.我的邮箱:gzq196310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