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堂,又称“裴公堂”,是唐代名相、晋国公裴度的十五世孙裴闻义的旧宅,占地二亩,有门楼长廊,分为四进大宅院,宅内顶梁木柱雕龙刻凤,门窗格扇镂花木雕,尽显古香秀美典雅豪华。此堂后来经裴氏族人修建成“裴氏宗祠”,又称“裴晋公祠”,意在光大其先祖。
宋朝宰相赵鼎流放崖州时曾在此居住三年。绍兴八年(公元1148年),枢密院编修胡铨也被贬流放崖州时也在此居住。八年后,胡铨北归时为所居的裴宅赠匾,亲笔题“盛德堂”三字,作《盛德堂铭》以赞之,并题对联“史记威名震四夷源流自有,堂颜盛德垂千古继述无疆”,以表感激之情。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丘濬曾在归里奔丧守孝期间为《裴氏族谱》作序,其中一段文字:“忠简公赵鼎、忠简公胡铨谪于崖皆馆其家。胡忠简公以为晋公后,取左传必百世祀之语,名所居为盛德堂。”佐证了这段感人的故事。
宋朝以后历代均予以保护、修缮,并有南宋赵鼎、胡铨、元代诗人王仕熙、明代大学士(宰相)丘浚、户部郎中邝仪、海南名人王佐等四十多名士为盛德堂题赠诗词,承袭裴氏盛德堂深厚的人文资源。
解放初期,堂内陈列有赵鼎、胡铨塑像、牌位,完好地保存着胡铨手书“盛德堂”木匾及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琼州府教授慈溪冯炜撰写的《盛德堂记》[1]石刻短文,历代文人在此所书诗文。“文革”浩劫中,盛德堂遭到拆除,堂内文物全部遗失。
据裴闻义第26代孙裴史忠介绍:旧宅在50年代土改运动中,分给贫下中农居住,80年代才落实政策。曾经声名赫赫的裴氏盛德堂仅存两段残壁支撑的约10平方米的半间正堂,也在2002年倒塌。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