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庭状况我痛苦,换位思考的话,他心里也不会好过。一直以来遇到问题他从来不主动沟通,任由我生闷气,一连几个月互不搭理的现象也常有,那种感觉真是如坠入冰窖里的寒冷。我一直自问我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改善的可能,我也不止一次的努力过,觉得这几年他在外一个人不容易,再多关心关心,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他一定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改变他对家庭的认识与态度。一次我特意找了一个两人心情都不错的机会,一边散步一边真正深入的谈我们的家庭矛盾与各自存在的问题,那次谈话平和融洽,他的态度也很好,似乎能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可是一落实到生活上,他那个样子还是没有多大改变,懒惰自私,不操心不出力,不关心人。说实在的如果我对他无所求,只把他当个不懂事的孩子,也能凑合过下去,或许他心情好高兴了也能搭把手,帮点小忙。但是我是一个相对情感细腻的人,比较重视精神上的需求,(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他情商低,缺少生活趣味,也没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完全忽视我个人的需求短时间还行,长时间很多的不满积聚在一起就会形成不良的情绪影响我的心情,如一位朋友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日下,我越来越清楚的感受到这种坏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再一次产生离婚的年头。如果把他视作空气,管好自己与孩子,当然也是一种办法,这几年我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劝解自己,可是发现真的很难,怎么可能面对糟糕的婚姻麻木无感。哎,面对婚姻困局,一筹莫展,真的很难。
当然要继续。
理由:
1. 你现在有更好的结婚对象么?
2. 有他在,麻烦多些,还是帮助多些?
3. 他不管怎么说,都是孩子的亲爸。孩子有事,他怎么也会出手相助吧。而且大概率是不需要回报的。换个其他人,做得到么?换谁你不得还个人情?
其他要说的话:
1. 求人,永远不如求己。我说的这个求,不是请求,是要求——你对别人要求多,不如对自己提高要求。对自己提高要求,你换来的是越来越通透的自己。对别人要求多,得到的是无尽的烦恼。
2. 你的烦恼缘自“想得太多”。他对你也许没那么多要求,是你自己觉得该为他这样、那样。当然,这很好,说明你很善良。但从今往后,停止这样。只要他不提,你就只管按让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既然关心他换来的只是伤心,又何必难为自己呢?
3. 离婚,一时爽;不如放下,一世爽。婚姻只是一个形式。离不离的,无所谓。除非你们任何一方现在有更好的结婚对象。但如果你能放下一些执念,如他应该怎样、怎样,你自己应该怎样、怎样……是时候放下了——哪有那么多的“应该”,除了人应该好好活着,其他的“应该”多数是执念,放下这些执念,生活会轻松很多。
4. 如果用普通朋友的眼光看他,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怨气了?
【我自己怎样对待婚姻】
1. 经营婚姻。所谓经营,就是想方设法让婚姻朝自己喜欢的样子发展。重点在于“想方设法”,而不是“浅尝辄止”。经营婚姻需要有抗挫折能力。
2. 对另一方不要要求太多。曾经一度我非常生老婆的气:对我家的东西毫不在乎,对她娘家的东西视若宝贝。比如,在我家开空调还要开窗,一开就开个连续108小时——人舒服就行,费不费电无所谓啦。回到娘家,热得直流汗,人家半个字不提开空调的事——省电。还有类似种种,不再列举。现在,我也不气了,开就开,不开就不开,只要我的经济条件允许,她怎么高兴怎么过。毕竟,她是这个世界上对我儿子最好的女人(亲妈,能不好么),这就够了。
3. 自己要付出时,不图回报;如果觉得自己有图回报的期望,那就暂时不要付出。以前,我会计较“我对你好,你不对我好”。现在不了。我对你好,是因为我爱你,我用对你好来表达我的爱,所以不图回报。但如果我有图回报的期望,那就不去付出,因为我不确定付出一定有回报,不付出,就不会失望。
4. 一切的伤害,根在自己。以前总觉得是别人伤害了自己。现在,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的想法伤害了自己。我期望,所以我失望。不期望,就不会失望。所以,现在我更多的是既不对别人期望太高,也不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大家都图个自在,不好么?
5. 不同的夫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要总是拿别人的生活方式套自己、套伴侣。
不说了,不想了,鸵鸟式的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几天看看书,看视频学些中医知识,陪陪妈妈,转移转移注意力,心情好些了。孩子大了,也慢慢知道关心人了,谈了一个女朋友,正在读硕,已经谈五年了,两个小朋友的感情越来越稳定,替他们高兴。我儿子年前考研已是二战,我让他又报了一个文职试试看,他不以为然也不太用心准备。我说了好几次,努力考上就多了一个选择,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咱不能就只盯着一个方向,他还是不太重视,也不让人不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