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从南桥走到扬名大桥
老年人啦,天寒地冻的,整天坐着好么?不管怎样,多少活动活动还是必要的。因此我决心外出走走,看看瞬息万变的沧海桑田,平地崛起的新城大厦,不愿呆坐终日。于是从南桥一路向南步行。
南桥拆迁多年,沿河老街依然一片废墟,唯一留存的就是这幢老式洋楼,起码一百年以上。记事起,这房基本一直茕茕孑立着,有谁知道房主人是何人吗?
就是这幢老房,谁家呀!

南桥沿河街拆迁多年,如今仍然是一片废墟。

南桥之后,就进金城湾公园北门,是免费的公园,电动车也能进入。

为啥叫金城湾公园?据说是因为有一座与人方便的桥,名叫金城桥,于是整个湖湾便唤作金城湾,还把周边的农村都称作金城湾。金城湾是一个大范围。
这桥现在改名为三水桥,就是原來的金城桥。经过改建后焕然一新,认不出原样了。不知"三水"是啥个意思?

站在桥上看凤凰岛,好美的景致。

站在三水桥西望,大剧院,蠡园,湖滨饭店历历在目,一派好风光啊。

桥的南堍造了一个红色的砖窑模型,是纪念当初乡镇造砖瓦的历史。

虽说这个利农砖窑厂是短命厂,那个红砖的质量是整个无锡县最差的,开了没多久就关掉了。但当时正是农村大建房的时候建的,赚了好多钱。不管怎样说,它是农村改变以粮为纲的单一经济首次尝试, 解决了农村多余的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还是值得记住的。对不?
照相留念一下,因为马上过大剧院路。
走过金城公园南边的门,穿过大剧院路,一路还是金城公园。

这边风光不错:“严霜染尽枫叶红,千树傲雪待春发。处处金黄静无声,飘洒满地亦风光。”,真是枫红杏黄,秋色浓浓。
走得有点不耐烦,看到树林子有路,对准往南方向摸着乱走。
慌不择路,看到有路,对正方向走了再说。走到了荷塘葉色大酒店。此处是金石路,从小路继续南行。

正在拆迁中的毛家巷,到处断墙残垣,尽是碎砖烂瓦,遍地狼藉。

一路之上,征地拆迁随时隐现。原來的小道寻不着了,被征地拆迁的围墙栏没了,几乎无路可觅。

终于穿小路也走到了锡南路上了。
走进扬名大桥乡镇企业,站在大桥上,给扬名大桥拍照留影。

扬名大桥是无锡唯一的三孔石拱桥,有点历史了。但现在淹没在荒草丛中。尽管桥依然坚固,因为周边尽是乡镇企业,此桥的存在已失去过河的作用,没人再走此桥了。而扬名大桥周边当初热火朝天的乡镇企业也已经在拆迁规划之中,真是世事难料,当初红红火火的乡镇社办企业,为了太湖新城建设的需求而必须拆迁,无可奈何花落去啊!人只有洞悉世事变化,顺势才能生存,这叫适应啊。

破落的乡镇企业。

回首再看看扬名大桥,一阵惋惜酸楚感觉涌上心头,有点万般无奈啊。

锡南路往东走一点点,就是“伽蓝寺”,问一下:可以进去看看不于是就进寺院逰玩一番。感觉很干净整洁。

伽蓝寺内所见。
出了伽蓝寺,就从旁边小路走进了圩田村。圩田村周边都拆迁了,估计圩田里存在时间也不会太久。

圩田里一片旧村老屋,村民还恬淡悠然自得其乐地生活着,多么美好的宁静。
编后:
听说这里农村人失去土地拆迁后,原来每月的安置费是八百,不够用啊,现在已经增加到每月约两千,基本满足老两口的生活所需了。拆迁之后的人们,因为无所事事,常一起相聚于金城公园花阴树下,深情地回忆起老村旧巷的点滴往事。留恋着孩提时代种种童趣及思念儿时的玩伴,以及旧时村巷中过去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消磨着夕阳余晖,似乎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生我养我的地方——老村旧巷’无限的留恋。
尽管年年春花秋月都相似,但过去的事不会再有。对往事无限惆帐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就这样永远矛盾地留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