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谓“除夕”,即“年三十”,也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又称除夕夜、大年夜。
“除夕”,是我国人民固有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最易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分。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除夕夜,既是旧年的结束,又是新年的开始。
我国除夕夜传统习俗众多,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比如: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等。
说到除夕的来源,很多说法。最早的除夕其实跟瘟疫有关。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希望能把疾病消灭在旧年的最后一天,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后来发明了爆竹,民间就用爆竹来发出声响驱疫鬼。这么看来,人们认为疫鬼病魔害怕巨响,敲锣打鼓放鞭炮迎接新年。
现在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仅限于已知的这个状态。功能下观察,瘟疫就是一团团的黑气,它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一团气,一杯水,一片雪花都可以在另外空间中展现生命,而且是智慧生命。小时候读童话故事,一阵风,一片云,一条小河,一块石头都被拟人化处理,会说话有思想,这哪里是童话故事呀,修到一定境界,会发现都是真的。
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能生在这个时期做人不容易,上天也在不断延长人们的寿命,以前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八、九十岁的很常见,这次疫情所到之处,先带走的多是老年人,后来蔓延到年轻人,某种意义上就是让人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已经提醒多次了,还不接受劝善,上天就不能不再警示你们一次了。
岁月如歌,时光飞逝。一年又一年,我们都在变,但不变的唯有亲情、友情和乡情。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大年三十,勿受拘泥,过往不恋,当下不负,未来不惧,畅饮高歌,告别虎年,喜乐奔兔年。
恭祝大家阖家幸福!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