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月》语录
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喜悦,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涅槃。当你生活在此时此地,天堂就有了你;当你把生命寄托在未来,你就抹杀了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接受,你接受了,你就解脱了。
一个有权力的人对人类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一个得道的人。但,权力需要别人来赋予,失去了别人,权力也就没有了;道不需要别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达成。
权力是驾驭别人,道是驾驭自己。
人生最累的事情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人生有许多精力都是消耗在人际关系中,中国人更严重。
欲望永远满足不了,满足了一个欲望,马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欲望,如此循环——为欲望而活,被欲望驱使。
一个未开悟的人,千万不可学开悟的人的思想行为,否则只能落得个不开悟。
顺其自然是悟后的行径,凡夫顺其自然必然堕落。
所谓的放下,是叫你放下世上的功名利禄,而不是放下求道求悟的道心。倘若道心都没有了,还能超三界吗?超三界的就是这颗心。
定中参禅只是一种味道,而动中参禅,则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悟道的契机(也即因缘)也特别多。
破 气,还是要借助习气,而不是躲避习气。躲避是压抑,因缘一成熟,还是被习气所转。
有问必答的老师,不是高明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有问必答,学生静虑的功夫永远出不来。不能静虑,智慧也就打不开。
无念者,并非一念不生,而是念起无住。
现在的修行人,不是经书读的少,而是读的太多,不是没有环境,而是环境太好,外在的经读得越多,内在的心经越出不来,环境越优越,内在的潜能越沉睡。
真正的思考是把身心静下来进入三摩地中,而并非是社会上所讲的苦思冥想。
波涛起伏的人生,往往使人的心境更加开阔,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会有大成就的。逆境使强者更强,也能使弱者更弱。
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能把观众由外在的形而下的形象带到内在的形而上的境界里。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没有生活阅历的人,一个不善于观察事物的人,灵感是不可能出现的。
道非定,也非不定,定是断灭,不定是散乱。道非修,也非不修,修是妄,不修是放纵。
远离世上的财色名利固然是有修行,但能和财色名利打成一片又不被财色名利所转,那才是真正的有修行有功夫。
不管你信仰哪种宗教,还是修哪种法门,不管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只要你还没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还没和道沟通,你就是外道,反之,你就是道,你就是真理。
现在这个时代的修行人多从慧门入手,结果个个都成了狂禅分子,悟了一点点门外的道理,就误以为悟到了终极。
成道的人虽然也努力做事,但,他不被欲望驱使。
违背了自然规律,或超越自然,或被自然吞噬。
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离开已知,进入未知,达到已知,进入未知。
人都有两种品质——伟大的一面与渺小的一面,上帝只有一面,既不伟大,也不渺小。
拥有多少并不重要,能否知足才重要,自己的心态不改变,谁也帮不了你。
只有适应时代、服务社会、丰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圆融、正知正见、利乐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炼为智慧、把情感陶冶为大愿大行才是真圆满,方为真究竟。
当放弃伟大的时候,你才能变得伟大;当放弃成为强者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强者;放弃了解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脱。
钱的价值在于流通,权力的价值在于为民使用,金钱和权力都没有必要放弃,要放弃的是你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
对于开悟的人而言,人间的美不仅不亚于天堂,甚至比天堂还要美数万倍。
惟有在红尘,面对生活,透过人生的种种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关闭起来,这不是解脱,而是逃避,是压抑。
当人生没有渴望的时候,也即是迈入一个全然的旅程生活——开始进入内在的核心。
老婆可以为你死,可以为你生,惟独不可和你论理。
家庭里只论情,不论理;法庭里只论理,不论情。
金钱和性,是我们成长的助缘。对超越的人来讲,它是美的,是享受的。
欲望是一种生命力,有生命力就有欲望,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欲望活着,想修行也是一种欲望。
今天的科学是在否定昨天的科学成果,今天的宗教是在验证五千年前的宗教成果。
当进入核心后,你会发现,道一直都是对你敞开的,一直都在等着你。
至诚至敬的人容易入道,是因为这种人有一股正气,单凭这一虔诚的浩然正气就不会轮回。
没有正气的人,要先学会做人,人道做好后,才能升入大道。
最善良的人,最单纯的人,是最接近道的人。
真实地面对周围的人事物,就是解脱。真到什么程度,便解脱到什么程度。
生命是单纯的,无须你再去假装什么,只要当你真实地面对生命时,生命的意义就开花了。
实际上,修行人是最难忘掉功名的,都存有一颗成佛的心,必须也把成佛的这一念也放弃,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妄”字下面是个“女”字,可能是男人在妄想的时候都是在想女人吧。
真空以后才能产生妙有。
倘若自己的心态上还有个观照者存在,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彻底变为观照者,真正的观照者是不观自观——永恒的自观,万事万物来到你面前,犹如来到一面镜子前一样,你的整个存在完全成了一面镜子。
开悟后,才是真正的修行,开悟的人已看见了眼前的那盏明灯。
超越了现在的这颗心,成就了如来大智,各种习气已断,真妄皆离,终日处在三摩地中,山河大地皆是你自性中的显现,都是你自性的投影,也是你的神力所变。
宇宙的成、住、坏、空,都是由人类来决定的。
一间黑屋子,一千年都是处在无明之中,只要灯光打开,千年的黑暗,刹那间消失。刹那间,就能看清屋内所有的家当。哪怕只是一个瞥见,就能使整个人生蜕变。所有的一切,原本都在,从未丢失,还找什么呢?
凡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都非常爱美,也都非常爱交朋友,这样的人犹如一朵鲜花,随时都在散发出芬芳。
每一个众生都是宇宙的灵魂。
修行要心存众生、志在天下,要忘我地去修、去炼、去爱众生。
如果没有爱,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爱是成长的需要,更是修行的需要。
在凡夫看来,一个开悟的圣人喜欢独来独往。其实,在圣人的心中什么都已具备,他与万物同在。圣人既是绝对的个体,又是绝对的同体;他了解凡夫,凡夫不了解他;他与凡夫同在,可是凡夫不与她同在。
你越怕的事情,越应该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它、超越它。
当“我执”消失以后,周围的一切都是本来面目,山河大地皆是如来。
宇宙万有的生命和事物,既无主宰,也非自然,乃是因缘合和。
无论你是信,还是不信,是修,还是不修,你所做的一切和宇宙都是息息相关的,你和宇宙是一体的。宇宙原本是“一”——一个整体,你的心念摇动一下,整个宇宙都在摇动,只是你未觉察到而已。
当你见到真我后,才会豁然明了,烦恼妄念原本就是菩提,原本就是真我。
从未有过世界末日,永远也不会有世界末日。
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个人,只要你不能和道沟通,你就是外道。
每一个开悟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没有两个开悟的人用的是同一个方法。起步的时候,芸芸众生都可以采用同一个方法,越往内在深入,越产生分歧,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进入内在的核心后,又是同一个方法——没有方法。
圣人是一面镜子,它没有分别,没有目的,没有欲望投射。
开悟的人若没有感情,又如何了解众生呢?又如何帮助众生呢?生在人间就有人的特性,但又超出人的特性之上,犹如水中的莲花,生在水中,但又超出水面。
得道的人不借助任何外界事物,他的内在也一样充实,他不仅能和自己为伴,也能和万物为伴。他看上去是孤独的,而实是与万物同一体。他没有任何欲望,他从不显示自己,他能承受别人给他的是是非非。他从不认为自己很重要,他从不努力奋斗,他看上去象个傻瓜蛋,象个无用的人,象个软骨头,他没有原则,没有立场。
人类的痛苦多来自于比较,和周围的人事物比较。倘若能够进入内在,使灵性开花,就不会和外面的事物比较了。深入禅定的人,他喜悦,他宁静,他满足,他博爱,因为他内在的花开放了。
成道的人已经融入了整体,他“我执”的空间消失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整体之中。他没有得的感觉,也没有失的感觉,生与死对于他已不复存在。他虽说是活在当下,可是连当下的概念也不存在。他也会努力,也会发火,也会骂人,但这些都又不存在他里面。
对于悟道的人而言,爱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爱某人,也不恨某人。然而,你若来到他跟前,却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爱散发着,那是一种单纯的品质在散发,你想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他的心始终是一种单纯的存在,对他恨,不值得;对他爱,更不值得。但,你若想要爱,那他就是全部的爱的化身。
大彻大悟的人就是一位彻底平凡的人,正因为平凡,才使其神秘莫测。他抛弃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负,完全满足于现状,享受现有的生活,他没有什么想达成,做任何事都没有动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他来讲,都是一种享受,他直接进入生活,面对生活,不加分别地生活,他不想知道何谓生活,只会去经验生活,让生活来充满他,他完全和生活一体。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