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净土十疑论》第七疑
——明夷法师
根据考证,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净土十疑论》,为后人假托智者大师之名称而作。其疑窦来自于其书中引述了唐朝玄奘大师著《大唐西域记》中有关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人同生兜率愿见弥勒事迹。盖因智者大师故后,方有玄奘大师著《大唐西域记》。此伪托隋天台智者大师说的《净土十疑论》,明显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贬低弥勒兜率净土而为。
观诸史传,均记载智者大师临终,在石城寺弥勒像前圆寂,而且往生兜率,有《弘赞法华传》中诸天台祖师传记为证明。又在《宋高僧传·智曦传》和《灌顶法云传》里,均有说明智者大师往生兜率的记载。
在净土宗后来的《往生传》和《乐邦文类》、《净土十要》诸书中,有许多杜撰祖师的事迹发生,譬如关于禅宗的永明延寿的“四料简“的记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诸位可以参看《净土宗人伪造祖师历史》一文。这是在顾伟康《禅净合一流略》第五章《禅净合一的先驱》里面,其中第三节《关于永明延寿的“四料简”》里说道的。
这里,我们不管太多的历史考证资料,就《净土十疑论》第七疑,来作一番探讨。
此伪托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净土十疑论》第七疑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接着作者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对此,我们可以《弥勒上生经》来对照:“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从上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净土十疑论》的错误。若说“无方便接引“,更加错谬!《弥勒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华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接着,作者又云:“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让我们认真来读《弥勒上生经》:“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证明说往生兜率退位者多,纯粹是胡说!
(中略)以上故事,实属可疑。
第一:我们不知道师子觉发的是什么愿。也许他发愿在外院呢?譬如耆婆医王菩萨,就喜欢在忉利天,不愿意去其他地方。
第二:无著本入灭在世亲之先。世亲在无著入灭后,方发愿弘扬大乘,以挽救他以前毁谤大乘的罪过。所以在造了五百部小乘论后,又造五百部大乘论。因此得到“千部论主”的雅号。
第三:无著本来就已经上升兜率,请弥勒下瑜遮那讲堂,说了《瑜伽师地论》。他既然有这种神通,为什么还要问世亲:师子觉今在何处?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断定:《净土十疑论》为后人假托智者大师之名称而作。是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贬低兜率净土,而作的伪书!
2003年8月8日写于江苏海安
以上引文自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