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有何为 2020-09-06 18:07:57
补充一下,关于三界唯心。这个界并非国界那种空间概念,在大乘义理的真谛中,时间空间都是不存在的,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芥子针尖,能容万千国土”“一花一世界”等等,都是表达这点。
那么这个界是什么概念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系统之界限。
98系统变现不出XP系统的游戏,不能兼容为界。我们和畜生等都是欲界众生,因为我们有共业,我们的祖先是走过共同的路,作过共同的业故......
-----------------------------
@获取验证码2020 2020-09-08 03:00:20
老兄把唯识学和禅宗的本质说的很清楚了。种子一说,与禅宗宗旨有着根本性的矛盾。坛经记载龙树等人还是禅宗祖师,这是我对坛经感到最困惑的一点。
一般来说,一个宗派对于终极性的义理是不容有一丝歪曲的。
-----------------------------
呵呵,你有些搞错了,坛经没提龙树。我尽量再详细点自己这点“知识”,有什么叙述上错误,欢迎大家提出。但肯定还有遗漏,大乘这些事情,各宗派的争点,几个帖子那是无法讲明白的……
龙树为大乘八宗共祖——三论宗(中观)、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也称龙猛)。乃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祖师,号称第二释迦。
缘起性空是共法。而禅宗属于教外别传,被佛祖许下放弃一切教义的粉饰,脱却传统的规范,把赤裸裸的人生百态展示于面前,进而抓住转迷开悟之契机。正因为此心包含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界的综合整体,故被清凉澄观(华严宗四祖)称为“总该万有之一心”。
中土禅宗,立达摩为初祖,至于达摩在印度那二十七位祖师并不太理会。印度方面也无禅宗的记载。其中龙树为第十祖。
真正以龙树为初祖的,空宗一脉,除三论宗外,还有藏传黄教格鲁派(中观应成派,最极端的空宗)。而性宗则只有天台宗。这种认作初祖,则是认为自己直抒祖意,台宗将中观进而阐述为——空中假 三谛圆融。这个义理是,描述法的相状,不能单独拉出一个来解释,比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能说粒子是波,也不能说是粒,它就是所谓“叠加状态”(物理学硬起的名词),同样,比如一个物体,不能用空中假任何一项来描述其真实法相,而是三谛圆融。这是天台宗对于中观学的阐释。
而唯识宗,由于其空的概念属于本体空(据说是弥勒菩萨理论,其实是无著和世亲,这两位是唯识宗真正的祖师),而本体空的意思是,比如你看视频,那些视频中的人和物是没有本体的,是背后数据的变现,唯识宗叫这种背后为“秘密道”,前面说了,是种子的缘起。注意,数据等于已经是信息,而种子还不能叫信息,属于信息的基因,基础因素。种子变现成什么信息,产生什么业果,是根据众生自身业力决定的。比如一个视频,咱们看和天人或者阿修罗等来看的信息量是完全不同的,即使也是欲界众生,如外星人可能以为在做体育运动?哈哈哈……咱们是欲界众生,虽说人道也是六道中善道,但毕竟是报身。在阿赖耶识缘起中,这些种子霎那生灭,就如视频数据,那0和1(高低电频)若显示到屏幕上,是不停乱变的,因此这些数据也没有本体。有人或许会问,那0和1不就是本体么?首先,0是彻底没有,不能本体吧?其次,这1是无法证实存在的,这个数字,是唯一的“自然数”,前面说了,自然有也叫如来藏,是此刻智慧无法证实的,只有佛智明白这1的最终极真理。什么叫1?0.1更1吧?你无限小数点后加0,可以无限接近0(空,梵语就是空就是0),但永远就不是0。同时10也是1,你哪怕再大的数字,最后还是1。这就是坛经所说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为本体空义理。
那么龙树的理论,则是自性空,一个苹果,是苹果的自性么?不是,是那些分子的性质。而分子的性质则是原子聚合的缘生法,也是空的,而原子又是原子核与电子聚合的缘生,而原子核……你无限分下去,一切都是缘起法,都是无自性!有些小乘行者似乎明白了因缘生法是无常、无我,但那些脑袋,就是弄不明白,缘起法的究竟就是空性,而龙树则是揭示佛祖没有说下去的真谛!万法皆空,不光是五蕴!
龙树自性空理论,是从物质(色法)的实际状着手,根据佛陀缘起法为指导,探索出的万法究竟。而弥勒的本体空理论,则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只是他的着手处不同。还是用视频图像做例子,龙树的理论说白了就是说,这些图像是假的(因缘所生法,我说俱是空),然后用佛陀思想下理论论证出了一个公式——缘起性空。而唯识宗的本体空,则是说白了就是说,为什么是假的呢?因为其背后的“秘密道”。就比如都是用相对论公式,出现了各种宇宙说,什么平行宇宙,无限宇宙、气泡宇宙等。龙树是实际经验论证,而种子识说,则是先验的,超验的,无法证实却出自原始佛经(不服气的小乘者,自己去找无著这方面的论述)。
而性宗诸派,则也是在缘起性空这个共法上,沿着唯识宗理论的路子,也就是立这个1的真实法相为本体,但上面说了,这个自然数1,其完整无漏的相状,是无法拿语言描述的。性宗各派理论,都是受到《大乘起信论》的影响,这本论是唐初流行起来,基本上综合了各种大乘理论的,对于“自性”(佛性、真如等各种异名)的结论总结。
于是乎,台宗的性具论和贤宗的性起论,二者各自所表,阐述以及定论什么是“菩提自性”。都认为自己的研究和定论是最圆满无漏的,说白了,这佛学双璧,都认为自己才找到了1的真实法相。因此二者都自称“圆教”,贤宗五时判教,中观和唯识都被判为“大乘始教”。其实,自性理论(如来藏)和唯识宗并无根本矛盾,区别在于,唯识宗诸法的“圆成实性”是不是唯一的统一,叫本体佛性,还是诸法各有其圆成实性呢?唯识宗没有给出答案,人家的态度是“我们正在探索真理,因为谁也没证得佛智,是不是老子不知道!”而性宗这双壁,则是“老子弄清楚了,老子的结论就是最圆满的答案!”,这其中天台继承龙树理论,但其性具论,“一念三千,十界具起”明显是阿赖耶识理论的衍生。
而禅宗,继承了上面所说大乘各派所有义理,不再判断甄别,是实修派,不纠缠义理了。
坛经没有提任何祖师,除了居士韦刺史问六祖是否宣讲的乃达摩祖师宗旨,六祖回答是,之外没有其他论师义理的叙述,只有六祖对于经文的理解。
用六祖话总结吧——勿疑先圣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