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流行的主要疑经有:
1、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关的。宣说释尊、老子、孔子等人关系的《老子化胡经》(西晋)《清净法行经》(东晋),主张孝道的《盂兰盆经》(梁)《父母恩重经》(唐)。特别是《盂兰盆经》,以目连救济堕入饿鬼道母亲这个故事宣扬孝道,非常受欢迎。在梁代,盂兰盆会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目连救母也被作为各种艺术的题材。
2、和佛教的实践相关的。宣说三皈五戒、斋戒修善的《提谓波利经》《宝车经》《净土三昧经》(都是北魏时期),宣说忏悔灭罪的仪式的《灌顶经》(刘宋)《大通方广经》(梁陈)《占察善恶业报经》(隋)《佛名经》(唐),宣说观音信仰的《高王观世音经》(北魏以后)《观世音三昧经》(梁陈)等等。
3、被佛教教团重用的。宣说小乘佛教的道德《四十二章经》(宋齐、内容被改成大乘的别本在唐代成立),宣说极速成佛的《无量义经》(刘宋),宣说禅定的《最妙胜定经》(梁),宣说菩萨戒的《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刘宋以后)等等。以及关于如来藏思想的《法王经》《圆觉经》《大佛顶首楞严经》《释摩诃衍论》等等。
4、其它的。宣说护国思想的《仁王般若经》,宣说像法时代的《像法决疑经》(6世纪后半),宣说大乘教义的《法句经》(7世纪前半,法求译的是别本)《金刚三昧经》(7世纪后半),宣说大乘顿悟的禅法《禅门经》等等。
伪经不仅出现在中土汉地,在日本,朝鲜,西藏,越南,西域等地也存在。有本地区制作流传的,也有中国僧俗编纂后流传开来的。我们以为伪经只是外国学者的定义,殊不知伪经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概念,外国学者不过是沿用至今。中国的经录编纂者们对伪经深恶痛绝,认为真经就是翻译经典。的确在他们的时代,就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伪经粗制滥造,混淆视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伪经之中也有不少质量上乘之作,甚至不比印度本土经典逊色。有许多伪经即使不被入藏,至今广为流传,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而有些入藏的伪经,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重大,是否是翻译经典仍然存疑。例如《大乘起信论》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论著。但很多近代学者都考证是中土佛徒所撰。据道宣《续高僧传卷五玄奘传》所说,玄奘法师由唐入印,留印求学多年,印度僧人不知有此经,玄奘据中文本而予以梵译,以示印度众僧。唐武则天时,于阗国的实叉难陀又持梵本《大乘起信论》来华,在大周圣历三年译出,此梵本很可能就是玄奘所译。然而实叉难陀所译的《新译大乘起信论》增为二卷,文意也有出入,可以说明印度僧徒后来有所增添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