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贴《樊迟为什么是小人?》
http://bbs.tianya.cn/post-647-59059-1.shtml 提到,小人看对错,君子看人气。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阿Q。
假如不管对错,只要心情好,那阿Q无疑是君子。因为他每次受了委屈和打击,过了一会儿,就自己开解,心情放松起来。
孔子对这个问题,早就做好了解释,提供了鉴别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读书学习,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的,比不上因为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到大家夸奖,有奖学金而爱学习的,因为学习有好处而学习的人,又比不上本来就喜欢学习的人。
有些人好奇心强,喜欢看书学习,乐在其中。他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也不是因为学会了有好处,仅仅是喜欢学习。
这三种学习状态,第一种是被逼迫而学习的,如果让他自己选择,多半不会主动学习。
第二种是因为学习了有好处而学习的。这样的人进入工作单位之后,可能会因为学习了没有好处而停止学习。
第三种只是单纯对知识有好奇心,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满足,学习是他的习惯。这种人多半会活到老学到老。
对第一种人来说,学习上的困难越多越好,这样就有足够的理由不学习了。
对第二种人来说,学习上的困难,会让自己显得比别人聪明,所以他们会用努力和坚持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过这样做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一定时间,没有获得好处,他们就会放弃努力。
对第三种人来说,既然学习是习惯,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满足,学习中是否有困难,都不是问题,因为困难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第一种人会对错误无所谓,因为错误正好给他借口停止学习。
第二种人会对错误很介意,因为错误是妨碍他获得成果的障碍。
第三种人对错误无所畏惧,是因为错误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是不是感觉有点偏题?
重点来了,对错和小人怎么就有关系了?做事情难道不是要努力做正确,而是马马虎虎,随便敷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