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背包客的“希望工程”
央示 文/图
记者:“您愿意做这件事是出于一种爱,还是出于一种责任呢?”
信天谨游:“不,不是责任,不是爱,我高兴还不行?我愿意还不行?凭什么还问我愿意的为什么愿意?为什么?我不回答这个问题,我就是愿意,就是高兴,就比如说你为男朋友洗袜子,你愿意。”
信天谨游,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花了整整四年在云南的大山沟里盖了11座小学。他说,啥也不图,就是高兴!
信天谨游
北京某大公司的经理信天谨游先生,在云南的偏僻山乡,盖成11座小学。这故事听着可能不那么新鲜了,因为您可能也参加过为山区孩子上学的募捐活动。可信天谨游确实不大一样,他不捐款,他捐人,捐他自己。
他先四处去募捐,然后再把捐来的钱,变成砖头瓦片课桌课椅,最后让孩子们坐进课堂里读书。有人曾经问过他,把钱捐来交给贫困地区,学校让他们自己去盖不就行了吗?不!不行!信天谨游更愿意自己动手。
一次夜宿触动了他
信天谨游是个背包客,他喜欢背着个包到处旅游。信天谨游只是他的网名,“信天谨游”里的那个“谨”字,他说是谨慎小心的意思。
2000年岁末,他骑车来到云南宁蒗县山区,当夜借宿在村中一个小学校。那所学校就8平方米大小,还全是木头房子,一共9个学生,1个老师。晚上,信天谨游就睡在课桌拼成的“床”上。
“天气特别得冷,晚上钻在睡袋里都给我冻醒了。”信天谨游说:“我想这样的学校,找点钱给它盖所学校也费不了多少钱,也感觉到不是那么困难。”因为觉得就是区区一笔小钱的事情,所以信天谨游决定自己找钱并且自己修建小学。
2001年的9月,怀揣着24000元钱的信天谨游兴冲冲地重返宁蒗,开始张罗盖学校的事。
第一次只盖起了厕所
信天谨游盖的第一所小学最终盖成了一个厕所。本来在信天谨游计划中这个厕所只是小学的一部分,但现在它成了全部。尽管有了钱,但第一次盖学校,他失败了!
信天谨游说:帮着干活,这样我们最需要。他一句话不说也行,他能把砖头从路边抬到学校,就是我们很需要的帮助。他光说活菩萨,活菩萨,光说不搬一块砖头这不行。
光说不练,是信天谨游碰上的第一个问题。他说,当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行动上的支持,是这所学校没有建成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我发现这个苗头之后,我就不敢再做下去了。当地村民嘴上喊着他是活菩萨,但就是没人伸手帮他!
开始信天谨游很冒火,后来在别处听来的一件事才使他回过神来。据说当地早先来过一些城里人,穿戴派头都挺像回事,自称是一个什么公司的要在村里招工,只是要请大家先缴点报名费什么的。村民们就欢天喜地地缴费了,可从此再也没见到这个公司的任何人。
信天谨游猜,一定是这次他要盖学校的豪言壮语,勾起了村民们的回忆。
亲自动手感动了村民
第一所学校失败了,怀揣着盖厕所剩下的钱,信天谨游也想过干脆回北京算了。可就在此时,他想起了一个人,他认为此人可以解决自己与当地村民的沟通问题。
老浦,名叫浦礼顺,宁蒗县永宁坪乡副乡长,在当地以精明能干著称。一年前单车走天下的信天谨游就在老浦开的家庭旅馆里落脚。
浦礼顺回忆起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他拿了一大堆的材料,我后来才知道那是游记,他朗诵给我妹妹听,我觉得这个人很奇怪,我就和他聊。
一年后,萍水相逢的北方朋友信天谨游找到了老浦。对信天谨游是个什么人,来宁蒗这穷乡僻壤,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来盖学校来了,还是另有所图,当时老浦也拿不准。
一路上察言观色旁敲侧击,老浦决定对这个从都市里来的怀揣巨款的信天谨游,仔细观察一下。浦礼顺说:当时建行已经撤了,在另一个县城才有,他去取钱,我就马上偷偷地给乡里面打电话,说原来的学校先不要拆,等钱到了,我让你们拆再拆,不然我不负这个责任。因为我怕他取钱的时候走了,学校房子拆了这个责任我负不起。
好在信天谨游没让老浦失望,这一关总算是过了,可要赢得整个村村民们的相信,要让人们伸手帮忙,信天谨游还是束手无策,而且面对着正在农忙抢收庄稼的村民,老浦嗓子扯破了也喊不动。
信天谨游说:“怎么办,我们三个干。背,一个村干部,一个是浦礼顺,一个是外来的老板,捐款的,捐了两万多块钱还在背木头。背完了也感动了他们。”
从公路的尽头到学校有4公里的山路,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就在泥泞的山野小路上,三个人整整背了一天的木板,在地里收庄稼的村民们也整整看了他们一天。
信天谨游说:村民们说不忍心了,说咱出义务工吧,村干部在背,浦礼顺在背,人家老板亲自在背,咱在这儿收庄稼感觉到不合适,最后村民们也开始背,就这么盖起来了。
网上募捐让他备受争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村民们还是相信了信天谨游。据说他的善举在乡间也传为美谈,人们说了很多赞美的感激的话。可是在网络世界里,传出了一些怀疑,一些讥讽,甚至有人说,这信天谨游是个骗子!种种不以为然其实针对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信天谨游发起的募捐活动。
信天谨游并不是个大富翁,他修建学校的钱是从网上募捐来的。没有仪式,没有什么成文的契约,他在网上发起的募捐靠的就是他对当地情况的描述和呼吁。
第一次盖学校那时,信天谨游在网上呼吁良久,一直没有人理会他,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的老板给了他2.4万元,给的时候什么话也没说,也没打听信天谨游打算怎么个花法。这件事成了一直支持信天谨游的力量的来源。
对信天谨游的话,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有一段时间,信天谨游这个名字在网上被人们指指戳戳。对那些认为他有不良企图的人,信天谨游给出这么个态度:我就这么一个具体做事情的一个人,或者一个主意,我就这么去做,感知是人家的事情。做事情是我的事情,我负责我的事情,他负责他的感觉,与我没有关系,他可以说我纯洁,善良,爱心,他可以说我是骗子,他可以说我是不可信的人。但我有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还在继续的“希望工程”
对网上的嘈嘈切切信天谨游全当耳旁风。他说他的解释全都写在总结报告里了。所谓“总结报告”是每盖一所学校,信天谨游就会在网上发表一组这学校的照片,和一份总结报告、一份账目清单。总结报告上写的是盖学校的全部经过,比如怎么选址,跟当地的接洽,以及施工的细节问题,包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等等,非常详细。而募捐来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信天谨游用一个账目清单来作交代。
“……425号的水泥,310.00元4吨,共买了12吨,花了3720.00元钱。钢筋4400.00元4吨,买了1.3吨,花了5720.00元钱。砖头0.20元4块,共买了31500块,花了6300.00元钱……工程总造价是43662.80元。”这是盖第11所学校时,信天谨游亲手记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