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 “零关税”原辅料海关监管办法》正式实施,首票原辅料“零关税”货物经海关快速放行后投入生产使用,标志着海南自贸港首张“零关税”清单正式落地实施。根据“监管办法”,“零关税”原辅料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目前的正面清单上包括169种原辅材料,一律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仅限海南自贸港内企业生产使用。
“2025年前以‘一负三正’清单的方式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是分阶段建设海南自贸港、推进贸易自由便利的重要举措。”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表示,进口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的实施,是海南实行货物贸易“一线放开”的标志性事件。海南自贸港作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具有“境内关外”的性质,通过制度创新,一方面货物从境外进入海南免关税,从海南进入内地才按进口管理,另一方面内地货物进入海南按照国内流通管理,使得海南既“零关税”对接国际市场,又保持作为国内市场的一部分,同时具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重性质,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交汇点。这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背景下,对货物贸易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海南在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探索构建新的账户体系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均会较大程度的探索。与香港、新加坡等主要自贸港以美元为主要交易货币、本币采取非国际化策略的情况不同,海南自贸港以人民币为主要交易货币。海南“境内关外”的性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不仅贸易发展和双向投资将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驱动,并且945万常住居民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机构层面扩大到个人层面。离岸金融是自贸港的“标配”,海南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探索打造境内离岸人民币市场。
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一系列政策陆续落地,海南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业界普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将成为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内外的家族资本而言可谓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