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岛建省30周年之际,公布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其实在2018年之前,国家也是早有布局,无论是从交通,还是基础教育,以及对于房地产的控制,对未建土地的回收,都在有序的进行着。
交通方面:(这是发展的基础硬件条件)
环岛高速公路和"三纵四横"等路网建设,2021年成效已经显著
环岛高铁全线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达成 ,2021年已经进入尾声
教育方面:(这是发展布局的长远规划)
全岛市县分别引进了,其他各省教学质量较高的一贯制中小学
海口: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海口实验学校
琼海: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海南校区
陵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
乐东: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瞻洲: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东方:西南大学附中
万宁: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文昌:清华大学附中
三亚:人大附中 西南大学附中
....以上 也绝非“大饼”之言,已是真实存在的,可见国家对于海南的再次发展 绝非“一时兴起”而且“蓄意已久”
产业方面:(解困境,促转型)
受80年代的影响,海南岛的发展停滞,紧靠着旅游业以及房地产支撑着现有的经济,在2015年国家开始收紧房产政策,已售出未建的土地一律收回,在商品房买卖上施行全国最为严格的限购制度,却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南岛中介个体,从几千家锐减至300家,且对房产销售提出了更多的门槛;从2015年~2018年 这3年海南进入了一个看似发展停滞的现象,实则这是转型的前要条件。
我们从2014(3500亿元) 2015(3700亿元) 海南的GDP,和现阶段2020年的(5532.39亿元)GDP相比,可以看出在舍弃以房地产为支柱后,逐步的进行产业转型,是良性的 是成功。
国家在布局多年后,终于在2018年 官宣了全岛海南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消息;消息发出后,个人也是亢奋了些时日,发现从2018年后到2020年初,这两年仿佛再次进行了沉寂,变得无声无息,我也跟着质疑起来,难道海南又将成为一个“笑话”直至2020年8月,发布了“自由贸易港纲要” 才再次动了起来,前期的积累和沉淀 这一刻有了一丝燃放的迹象。
个人在查看 了解各市县官网动态中 ,了解到 2018~2020年6月 这个期间,海南县级,基本以扶贫为主,市级以基建以及拟定自由贸易港实施细则为主,并且等待中央的整体统筹纲要的下发,以便可以更好的落实。
2020年,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领导班子的定位很准确,凸显海南的特色特点,进行重点发展
农业种植业:
东北气候问题 种植只有一季,而海南不是,且气候原因更利于农业方面的改良测试,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基本常驻海南,多个国家实验室,也即将引入海南
海洋业:
深海探究以及深海开发,陵水的天然气田已经投入使用,能源除供给海南外,还可以支持广州大湾区的使用
航天业:
全国最低纬度的发射平台
物流业:
中国唯一的一个自贸港的成立,势在必行,五个承载海运的五个港口,以及全岛计划实施的6个机场,智能化物流存储运输。
以上四点,逐步商业化也是在日常上的,也是其他城市自贸区不具备的地理优势。
综合产业的逐步提升:
旅游业 :环岛旅游公路,环岛特色小镇,以及独特地理位置的海滩 气候,西沙也在探究着更深层次的旅游产业
餐饮业 ,服务业 , 影视业 , 金融业 ,信息产业, 高科技行业 以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制造业也在逐步的提升。
以上... 只是想阐明,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时间;一个特色之路,需要摸索;封关后的实施需要有法可依,封关后的运作需要强大的基建以及人员配置;如果一蹴而就的辉煌,一阵欢呼,也许又将成为80年代,海南梦碎的声音。近5~6年的提前布局,逐步筹备,也恰巧证明了海南的崛起 绝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一定要比较,后续5~10年,我们不妨先比拟一下 海南和省内几大核心一线城市,努力奔跑的海南 ,让我们多一些期待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