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这种舞蹈拥趸众多,却从未像当下这般引起争议,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鸣枪、放藏獒、泼粪、高音炮……激烈对抗诞生了极端驱赶事件,却多半两败俱伤,甚至违法。这种境况或能迎来改变。昨天,第二届上交会现场传来好消息:复旦大学科学家已成功发明出广场舞噪音“逼停神器”—有源定向扬声器。(4月28日《北京晨报(微博)》
复旦大学的科学家介绍,“有源定向扬声器能够把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内的声波很强,而出了这个区域,声波就会很弱,甚至没有。如果广场舞者使用这种扬声器播放音乐,其扰民‘尴尬’就能迎刃而解。”
关键还在于,与国外动辄上万元的同类产品相比,国产“神器”的售价仅为几百到几千元,应该是“大妈”们买得起的。而在技术指标方面,不仅音质更好、能耗更低,而且还不受雾霾、暴风雨、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
“降噪神器”只是从技术手段上找到一种降噪的新方法,却未能触及广场舞扰民问题的根本。
当前的情形是,大妈们锻炼的热情高涨,时常在一阵阵高亢的音乐中自得其乐。大妈们是愉悦了身心,却给附近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不仅有限的公共空间被大妈们侵占,还要承受噪音扰民的负担。显而易见,一旦“降噪神器”上市,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势必会有更多大妈们集中在有限的公共场地上。又因“降噪神器”定向传播声音的缘故,大妈们很可能有意无意地将这块区域当成是广场舞的“专属区域”。如此一来,大妈们似乎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来反击民众的抱怨:既然嫌这里噪音太大,就不要来这里锻炼。大妈们是没了后顾之忧,但其他居民锻炼的场地却没了。
可见,在城市空间极度萎缩的前提下,“降噪神器”的出现看似缓解了噪音扰民问题,但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广场舞大妈侵占公共场地的行为。大妈们需要锻炼,其他居民也需要锻炼,而广场上高亢的声音并非人人都能忍受。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其实是在回避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若公共场地狭小、广场舞噪音监管盲区依然存在等现实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仅靠技术手段来实现降噪的愿望并不会长久,反而会导致新问题的出现。
不管怎样,“降噪神器”的出现毕竟是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的一种方式,但也仅仅是一种方式而已。城市管理者应当思考如何扩大公共锻炼的场地,并使广场舞的场地不至于侵犯其他民众的锻炼、娱乐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