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市区的经济圈生态急剧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拆迁和大修路。修一条路,一修好几年,搞死整条街的生意;民宅大拆迁,把人都从市区赶跑光了,没有人气哪来的生意?受疫情的影响,旅游、酒店行业大萧条,这可是支撑三亚经济的主力。投资、生产、消费的三驾马车,全都瘸腿了,靠什么支撑人员就业和发展经济?
吃公家饭的就业人员(公务员、教师、国企员工)约占全体劳动力的1成多一点,约有近9成的劳动力是靠私企、个体、民营单位解决就业问题的。虽然很多人看不上私营、个体经济,可是这些经济体能解决就业问题啊。不然谁来解决大家的就业问题?
政府要大力支持这些解决了9成劳动人口就业的私营、个体经济,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度过难关。这些经济体出了问题,就会影响社会人员就业,影响社会稳定。
别整天玩虚的,总想搞什么大金融,玩什么‘总部经济’,就算搞成功了,这些行业也解决不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也不能带领多数市民共同富裕。玩金融玩得最好的香港骄傲的金融保险业,2012年GDP的比值为16%,比制造业的3.6%要高得多,但就业人数少得可怜,仅21.4万人,比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多不了几个人,占香港275万总就业人口的比值也仅仅只有7.8%。这个行业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城市。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